吴芳铭:美关税战有保留吃“后悔药”机制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吴芳铭:美关税战有保留吃“后悔药”机制
作者:
美国与英国及中国谈判的突破,接下来就是施压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及越南等多个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他们现在确实“压力山大”。尤其现在美国将矛头直指长期的盟友欧盟,指其包括药品、汽车、农产品等对美贸易上比中国“更为恶劣”(nastier),欧盟如何接招将是下个议程。

从英国及中国这两个案例来看,美国与各国的贸易谈判,已不仅聚焦于加征关税额度或大宗商品采购而已。(美联社

市场终于松了一口气!美中在瑞士日内瓦的贸易谈判,将川普贸易战处于“关税悬崖”险境中拉了回来。

美中关税谈判初步定调90天暂停加征关税,对中国加征30%,中国对美国征收10%,双方关系从冰河时期,和谈后大逆升温为温暖的气候。

美中在日内瓦的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亦即加总起来双方都大幅度暂缓关税,互减115%。

尽管加征关税大幅下降,但自川普发动贸易战以来,美中两国总体关税仍上升了30%。这30%关税加上此前两国之间的10%关税,使得美中关税仍超过40%。

在美中关税战降级后,接下来90天内的美对中总关税及美国对全球实际税率均明显下行,对全球贸易量的冲击减弱。在对等关税豁免期内,全球关税将降至15-17%。如果中美就芬太尼问题达成一致,美对中关税可能进一步下调最高20%,美国对全球的加权平均税率将降至14.9-16.8%,如果芬太尼相关关税下调,则可能降至12.2-14.7%。

假设全球贸易量对价/税的弹性约为-1~-1.5,可能拖累全球贸易量下降2~4%,低于此前关税情境下5%以上的降幅。2024年美国约占全球总进口额13%,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全球加权关税上升2%。此外,2024年中国总进口额占全球10%,对美国加征10%关税后,中国进口总关税将升幅约0.6%,进一步推高全球总关税约0.06%。从这些数据看起来,美中全球最强的前两个经济大国真经济总量超过全球三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在贸易战暂停及降级下,对全球经济暂时松口气。

还有,双方也各自保留10%的关税额度,在日后视情况磋商。彼此对暂时实施的24%关税有90天的观察期,接下来就看这段时间双方是否守承诺。美国若反悔,中国可能恢复反制。这是双方共同设订的保险,相当于是保留吃“后悔药”的机制。“暂停键”期限90天保留10%关税的“尾巴”,成为未来谈判的筹码,若后续更加重要的核心议题关税谈崩可能重新加码,届时“尾部风险”——即发生几率低但杀伤力大的可能性,将再卷土重来。

川普发动关税战后,美中像菜市场喊价不断叠加的高关税额,形同双边出现贸易与关税的“实质性脱钩”。事实上,当关税超过60%再高就已经没有区别和意义,等同于彼此贸易禁运的互不通有无局面。此次彼此大幅降关税的破冰和谈,大大降低了川普关税核战的威力,同时也在全球经济陷入愁云惨雾状态下释出较正面的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历经16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中美达成共识后,华盛顿对北京的态度和用语也改变成了“中国合作伙伴”(Chinese partners),一改过去“挑战者”、“对手”与“威胁”等字眼,立可感受到美国的战略弹性、灵活与转变。纵使双方贸易谈判从不被期待到出奇顺利,尤其在谈判过程中,中方的强硬态度让美方感慨承受高压与北京的底气。这些美国战略的变化与调整,值得台湾注意。

总之,这份美中联合声明像是为美中经贸战攻防按下“暂停键”。但长远看,真正的硬仗如科技、电信、钢铁、医药及新能源车的竞争及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初步共识之后更大的挑战才要开始。也就是说,目前的联合声明并不是“终极解决方案”,进入深水区的谈判会不会谈崩重启高关税,值得持续关注。

不论美方的急迫程度是否远超预期,川普在加征关税的进程上是有策略性的。(美联社)

另日前美英两国领袖通话的谈判结果显示,双方的让步呈不对等性。美国以市场准入与产业保护出招,英国则以牺牲部分经济主权为代价换取关税减免,呈现出四点特色:

一、“关税+配额”的不对称交易。美对英汽车类别关税从25%降至10%,配额每年10万辆,超过配额部分课征25%;取消钢铁和铝25%关税。表面看似美对这些产业让利,但其在美市场仅占3.2%市场,美却仍保留对大部分90%商品课征10%的基准关税。

相较之下,英对美农产品关税让步更彻底:牛肉降至接近零,取消乙醇关税,并简化海关流程。况且,英汽车对美出口占比高达16%,而美农产品对英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2%。此等非常不符合比例原则,英对美非对称性的让步(利),反映了双方谈判地位的悬殊及结果,犹如一高一低的跷跷板,呈现不对称交易特色。

二、英取消数位服务税,美延续科技霸权:英同意取消对美科技业2%数位服务税,导致英国财政每年损失约3.6亿英镑,谷歌、亚马逊等美企业比英企业更具市场竞争优势,维护美国数科技经济霸权。

三、割肉自救保全制造业:去年英对美贸易逆差118亿美元,且英对美出口集中在汽车和金融服务业,而美对英输出以农产品和能源为主。另外,英在美的贸易伙伴排名中排名第9,是10大贸易伙伴中唯一例外出现逆差的,凸显出英对美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对英。经济地位的强弱、结构性差异及依赖,迫使英在谈判中割肉喂“鹰”(美)自救,以开放农产品市场换取汽车关税减免,本质上是牺牲农业利益保全制造业。

这也是为何川普选择英国作为第一个贸易谈判达成共识的突破口。这是由于两国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与美国其他前10大贸易伙伴相较起来并不严重,甚至若以川普过往的贸易算法计算,作为顺差国的美国还是得利的赢家。

四、战略再布署与地缘政治的博弈,除了“川普新秩序”对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塑与“全球英国”从孤立中寻求结盟之外,美国的战略目标亦很清晰:透过英国分化欧盟等区域集团,以双边协议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美国并且取得英国对于中国在英国投资的调查权,英释出部分经济主权及战略自主性予美,强化英美关系并共同对抗中国。

川普自对等关税后,对英钢铝及汽车等产业加征25%关税,此次谈判成果是美采取“各个击破”及结合“国家安全”策略的首个成果案例。将英纳入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联盟,美意图向欧盟及中国施压,迫使其在后续谈判中让步。欧盟计划对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实施反制措施,但英国若在协议中接受排他性条款,可能削弱欧盟的集体谈判能力。

从英国及中国这两个案例来看,美国与各国的贸易谈判,已不仅聚焦于加征关税额度或大宗商品采购而已,更加重视非关税壁垒、补贴政策、市场准入、汇率、芬太尼问题、类别关税与安全等制度性与类别产品议题。预计后续的贸易谈判进程或可分为3步骤:首先是寻求共识,搁置没有交集的议题,聚焦可以达成共识的议题推动议程向前走;其次是透过彼此的贸易交换、让步与总体利益,订定配额与关税,并建立对话机制进行协商;最后是围绕双方关切的核心问题,与尚未达成共识的议题开展持续的谈判。

检视先发的首两个谈判案例发现,谈判的实际进展与双边的经济实力与韧性、产业优劣势等密切相关,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

先且不论美方的急迫程度是否远超预期。川普在加征关税的进程上是有策略性的,伦敦抢头香成了第一个达成初步共识的国家,像是“挑软柿子吃”,除告诉全世界:即使是美国是顺差国家或亲密盟友,仍然会遭受“无差别攻击”,同时基本关税是从10%起算;华盛顿对北京则是“挑战最高难度”,跟北京谈成了,也示意全球持最反制报复态度的国家都达成了初步共识,其他国家还不赶紧上谈判桌吗?

美国与英国及中国谈判的突破,接下来就是施压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及越南等多个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他们现在确实“压力山大”。尤其现在美国将矛头直指长期的盟友欧盟,指其包括药品、汽车、农产品等对美贸易上比中国“更为恶劣”(nastier),欧盟如何接招将是下个议程。

看看伦敦与北京,川普已透露出贸易战策略与规则的思维和脉络,并呈现有软有硬的对应弹性选择,台湾如何加以借镜来趋福避祸,是现在重中之重的功课与议程,不被加征关税海啸吞没的求生之道,才是国人亟需的答案。

※作者为政治经济观察员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519/222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