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与十多名到场旁听的华人家长,对案件结果感觉沮丧。(蔡溶/大.纪.元;)
5月2日,布碌仑刑事法庭对两年前在公立201初中发生的校园霸凌升级暴力事件做出判决。26岁中东裔男子沙博(Hassan Saab)因袭击华裔学生雷·布莱恩(Brian Lei)及其家人,最终被判处三年缓刑。判决结果引发十多名到场旁听的华人家长强烈不满。
判决一出,雷家与旁听的华人社区代表皆感到失望。(蔡溶/大.纪.元;)
家长们询问代表受害人的助理检察官是否仍可提出上诉,检察官回应表示已无上诉空间。(蔡溶/大.纪.元;)
案发于2023年9月28日,当时沙博的侄子与13岁的雷·布莱恩发生口角,沙博到校后未试图平息冲突,反而在校外对小雷及其朋友杰克(Jack)拳打脚踢。两日后,沙博更前往雷家寻仇,持棒球棒攻击小雷的父亲雷廷铎,造成雷先生受伤并无法工作半年。
宣判当日,受害家属代表陈家龄在法庭上发表“受害者影响陈述”,表示:“沙博以成年人身份袭击两名13岁孩童,又闯入受害人家中施暴,这是出于对华人的偏见。他对自己行为的不愿承担责任显示出缺乏悔意。若法庭宽恕此等行径,只会使其他人有恃无恐地重蹈覆辙,让未来受害者不敢报案。”
检察官则指出,沙博已被定罪“危害儿童福利罪”、“持钝器袭击造成伤害罪”及“威胁罪”,并请求法院判处两至三年监禁,强调:“沙博的行为导致多人身心受创,缓刑不足以反映其行为后果。”
沙博辩护律师则辩称,沙博当时年仅24岁、无前科,行为出于情绪失控,如今26岁的他已从中学到教训,请求从轻量刑。沙博本人仅简短表示“我对事情感到很抱歉,我现在变好了,谢谢法官。”
法官赫克特(John Hecht)在宣判时,首先肯定了受害方代表陈家龄在陈述中的控诉与对族群偏见的警示,然而,尽管对沙博行为提出严词谴责,法官最终仍决定不判监。他解释道:“这并不是为他的行为开脱。但是,在我看来,他的行为虽然严重,却不构成需要监禁的程度。他并未造成永久性伤害,也未显示出对社会的长期威胁。”
法官说,监狱是为了那些蓄意杀人放火者准备的。沙博虽然做错了事,但仍有改过自新的可能。他不具备长期社会危险性。
基于此,法官判处沙博三年缓刑;要求他完成两项特别课程,包括“愤怒管理课”及“仇恨犯罪教育课”;建议检方协助联系合适的华人社区机构,让沙博进行10天的社区服务,但也表示理解华人社区未必愿意接纳他;颁布保护令,禁止沙博接近雷先生8年,并禁止接近Brian、其表亲Joseph与朋友Jack共5年。
宣判结果令华人家长与社区领袖普遍感到愤怒与难以接受,纷纷议论“至少应入狱一段时间,现在的司法太左了”。
雷先生与妻子表示“失望”,“纽约市居民联盟”家长代表臧东慧批评:“正义没有伸张。这是一个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施暴、持武器上门寻仇的案件,却被判无需坐牢。这让社区怎么看待司法?”
多位家长表示,作为父母,若稍微惩戒自己的孩子,便可能被指控为家暴、面临儿童局介入、孩子被带走,甚至遭到刑事起诉;而如今却看到一名成年人主动带着两名青少年外甥前往受害人家中施暴,打伤两名未成年孩子及其父亲,最终却仅以“缓刑”处分,无需坐牢。这种“打别人小孩是犯罪,打自己小孩是家暴”却惩处天差地远的对比,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不禁反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打孩子,别人却可以打我们的孩子,还无罪?”
到场旁听的州参议员陈学理通讯主任凌飞表示:“法官完全忽视这是一次蓄意的、有持续性的暴力行为,反而把沙博当作未成年人看待。打孩子、打家长,还要进华人社区做社区服务?这是一种对我们社区的羞辱。”
他呼吁华人社区应积极投入法律与司法系统,推动代表传统价值观的声音进入法官与检察体系,“年轻一代不仅追求高收入专业,要做律师、做法官,否则正义不会自动到来。”
州参议员陈学理本人也表示:“三年缓刑不是正义。应该至少关一段时间,否则他永远不会改过。”他也呼吁选民勇敢面对恶霸,保护自己,必要时报警,并强调社区将持续寻求正义,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