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吐出去”还是“留下来”:中国必须面对的自由贸易严峻抉择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赵晓|“吐出去”还是“留下来”:中国必须面对的自由贸易严峻抉择
作者:
如今,中国再次站在抉择点: 是继续将一切责任推给美方,奉陪到底? 还是冷静反思,承认问题出在自身制度无法兼容自由体系,也无法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痛定思痛,果断启动深层改革,拥抱真正的全球化? 这,才是中国真正面对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是挑战美国霸主地位,更不是谩骂川普疯了,而是超越自身;不是谋求地缘扩张,而是冲破体制内卷;不是赢得一场战术胜利,而是完成一场制度与文明转型。 走向自由与宪政,走向真正自由以及成熟的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与光明道路!

转自云上迦南/知乎

【晓观天下】

自由贸易的理想仍然可贵,但前提不能是“无条件的开放”,而必须建立在制度透明、文明兼容、人权保障、契约可信的共同基础之上。

否则,所谓全球化就不再是互利共赢,而是“开放的去工业化*”与“掏空式全球化”,最终反噬自身,动摇世界秩序的根基。

正因如此,美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并不是一些人所批评的“孤立主义”“封闭主义”,更不是川普发疯,而是一次“战略自保+文明净化”的全球秩序重构。

它的本质,是要将中国这样制度异质性巨大、又不断破坏市场规则的大国,从自由贸易体系*中“吐出去”,重建一个“去中国化”的自由联盟全球化版本*。

中国,显然正站在文明抉择的十字路口:

是选择真正走向宪政法治、自由民主,像当年的德国与日本那样,成为世界文明体系的真正一员?

还是坚持“特色道路”,维持国家资本主义与党权主导*的体制结构,最终被世界主流文明体系外科切除,重返朝贡式小圈子*,甚至走向自我封闭?

这,显然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经济调整,而是一次制度选择与文明归属的终极抉择。

我曾指出:“鸦片战争”其实是一次中英贸易战,是中华传统体制与西方自由市场文明的第一次撞击。

但当时的大清选择了“王权高于契约”“体面高于改革”的帝国道路,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失落与被迫开放。

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1.0”,若中国当时勇于改革,顺势“二次改开”,真正融入国际自由秩序,或许就没有当下的新冲突。

但中国一些人却高喊“厉害了我的国”,用孙子兵法应对美国的制度诉求,最终将规则摩擦演变为制度对抗,一步步升级为今天的“中美贸易战2.0”——某种意义上,这多少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今,中国再次站在抉择点:

是继续将一切责任推给美方,奉陪到底?

还是冷静反思,承认问题出在自身制度无法兼容自由体系,也无法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痛定思痛,果断启动深层改革,拥抱真正的全球化?

这,才是中国真正面对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是挑战美国霸主地位,更不是谩骂川普疯了,而是超越自身;不是谋求地缘扩张,而是冲破体制内卷;不是赢得一场战术胜利,而是完成一场制度与文明转型。

走向自由与宪政,走向真正自由以及成熟的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与光明道路!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云上迦南/知乎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427/2210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