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宪 | 台湾自由到敌人都能教你怎么被消灭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李忠宪 | 台湾自由到敌人都能教你怎么被消灭 —这不是言论自由,是自废武功
作者:
主张中国可以武力统一台湾,表面是一种政治观点,实则是语言中的隐性暴力。根据语言哲学的“隐含语意”(impliziter Gehalt),这类言论不只陈述“中国会统一台湾”,而是预设“台湾没有主权”、“人民不值得选择未来”,这与说“连德国人都能读书”本质上无异——看似中立,实则贬抑。这些话语还往往透过“狗哨语言”进行包装,不直接说“你们该被消灭”,却持续暗示“这是你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纳粹 cosplay到武统宣传,为何台湾该学学德国的《刑法》第130条?

在台湾,竟有人可以公开穿着纳粹制服、佩戴纳粹臂章,模仿希特勒行纳粹礼;也有人能够堂而皇之宣称“中国可以武力统一台湾”。这一切,在某些人口中,叫做“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暴力自由。

一、语言的假中立,其实是威胁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但当它被用作贬抑与操控的工具,便是对自由本身的摧毁。美国虽以第一修正案广泛保障言论自由,仍对诽谤与煽动暴力有所限制。而德国更进一步,将“侮辱、贬抑他人并损害其尊严”的言论,纳入《刑法》第130条“煽动民族仇恨罪”中加以惩罚。

这种界线划得很清楚:攻击人性与社会基本价值的言论,不能用自由之名豁免。

二、当自由变武器:极权如何利用民主漏洞

主张中国可以武力统一台湾,表面是一种政治观点,实则是语言中的隐性暴力。根据语言哲学的“隐含语意”(impliziter Gehalt),这类言论不只陈述“中国会统一台湾”,而是预设“台湾没有主权”、“人民不值得选择未来”,这与说“连德国人都能读书”本质上无异——看似中立,实则贬抑。

这些话语还往往透过“狗哨语言”进行包装,不直接说“你们该被消灭”,却持续暗示“这是你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这不是真正的理性讨论,而是极权话语输入民主制度的捷径。当媒体平台、政论节目、社群账号持续灌输“统一是自然趋势”、“武力统一合理合法”时,真正反对的声音却难以取得相同能见度,算法与假讯息的助攻更让平衡崩解。

三、德国怎么做?我们该学的不是宽容,而是边界

德国《基本法》第五条虽保障言论自由,但明确透过《刑法》第130条与第86a条禁止以下行为:

•否认纳粹大屠杀

•散播对特定族群的仇恨与侮辱

•公开使用纳粹符号或举行新纳粹集会

例如2005年,德国法院禁止新纳粹团体举行鲁道夫·赫斯纪念活动,认定该行为将伤害受害者尊严并破坏社会秩序。

反观台湾,一个人可以穿纳粹制服走进政府机关,只要声称是“cosplay”,警方甚至不会拦。有人可以主张“武统台湾”,还能被邀上政论节目解释:“这是一种‘统一思考’,大家要多元包容嘛~”

这不是多元,而是失控。

四、不是压制,是保护:对抗语言暴力的法律底线

我们常被教导:对抗恶劣言论的方式是更多言论。但在资讯科技革命之后,权力与媒体结构极不对等的现实中,这理想早已破产。当极权语言能自由蔓延、民主语言却被边缘化,单靠反驳并不足够。

我们应比照德国经验,透过立法明确禁止下列言论进入公共论坛:

•鼓吹敌国(如中国)对台动武

•否认台湾主权、抹煞民主制度

•散布激化族群、危害安全的假讯息与语言操弄

这不是限制言论,而是防卫社会。我们不是要压制异议,而是要划清自由与毁灭之间的界线。

五、醒醒吧,这不是言论自由,而是极权渗透的演练场

台湾不是太自由,而是太不懂自由的底线。我们把德国血泪换来的历史教训当笑话,把极权的话术当观点,最终的下场,绝非更民主,而是一步步自我侵蚀。

自由,不该是让敌人上台教你怎么被消灭的麦克风。那不是包容,是自废武功,是国家级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正如 Hannah Arendt所说:“当言论的自由变成毁灭自由的工具,自由便已丧失。”

如果我们无法分辨什么是“言论自由”,什么是“以自由之名的威胁”,那么我们迟早会在掌声中失去说话的权利。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421/220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