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名晖:川普忽略“麦金莱关税”的关键经验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汤名晖:川普忽略“麦金莱关税”的关键经验
作者:
川普在麦金莱身上看到的,恐怕也是希望能运用高额的关税,进一步填补美国维持军事实力与公共财所需,如同美国财政部所称,高额的关税将用于美国提供的公共财。麦金莱和老罗斯福在任内大规模整军经武,并且让各种产业的巨头自由生长,奠定美国得以在两次的世界大战发挥前所未有的工业与军事能力。现下的美国国力则是远胜当年,美元的影响力与全球权力投射的能力更是史上仅有,若能运用关税政策再次让美国的产业再次伟大,自然也能解决美国近年来军事科技研发与产能所遭遇的问题,并且持续保持军事能力的创新与巨大的物质优势。

中国创造的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早在川普之前便已逐渐形成,川普的指控也非是无的放矢。

川普在4月2日,也是他心目中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公布14256号行政命令以来,看似成功的重现他心中的偶像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的关税政策,以及美国在“镀金时代”曾经创造的高速发展神话。1860年代的美国工业总产值尚不及英国的一半,但是到1913年,美国的人均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均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当时最大的经济体。

许多评论与研究也分别从1890年与1930年代的美国关税政策进行比较,尤其是川普主张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更是直接源自于麦金莱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提案的《麦金莱关税法》(McKinley Tariff)。即使是19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也大体承袭相同的思维。虽然时空背景以及美国在国际体系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逻辑都是以经济结合安全,进一步扩大美国的权力,而此时的川普更有着以往美国总统所没有的国力与条件。

川普的政治画像与麦金莱高度相似

19世纪末期的美国政治,包含麦金莱主政时期,身边不乏企业家的身影,当时的政治图像几乎完美重现在川普身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因为麦金莱关税法而受益,巩固了标准石油在美国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洛克菲勒及其盟友则是通过共和党捐款支持作为回报。钢铁大王卡内基同样也是重要的受益者,该法案对进口钢铁征收高达70%的关税,实质帮助卡内基快速扩展商业版图。

其他如1898年承销美西战争国债的J.P.摩根同样也是关系密切,麦金莱甚至以坚持金本位政策作为回报,哈夫迈耶(Henry O. Havemeyer)的糖业垄断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的“互惠条款”获利,该条款允许总统对特定国家豁免糖税,以换取其对美国商品的优惠。几乎当时所有的托辣斯巨头都与麦金莱为伍,甚至几乎实质干预政治,企业家出身的川普更是不避讳的与马斯克等人同台。马斯克公开反对关税政策之后,川普隔日便提出暂缓,其中的关系与巧合更是不言而喻。

今日的美国有着过往总统没有的优势

回顾1890年的国际政治背景,当时的美国无疑是大西洋另一岸的崛起大国,在南北战争后已能逐步控制广阔的领土与自然资源,来自欧陆的移民也络绎不绝。但是相比于早期工业化的英国,以及较早完成工业革命的法国,美国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尚未实现“超英赶法”,当时作为全球霸权的英国仍然能维持“不列颠治世”(Pax Britania),1870年击败法国而完成统一的德意志,仍然后在英国之后苦苦追赶。

今日的美国则是获得麦金莱和老罗斯福当年所欲实现的霸权地位,而这原本是他们设计关税政策所欲达成的愿景。1890年的美国内部有着兴起的各项产业,对外则有参与帝国主义活动,在美西战争之后更进一步与英国共谋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老罗斯福归还的庚子赔款成立的清华大学,更是造就往后几代的中国现代化人才。

即使是老罗斯福任内的美国能在美洲地区内施展“大棒外交”,但是仍无法仅凭自身的意愿,便可操作国际政治,仍须与处于霸权末期的英国联手。但是美国还与英国的关税政策立场不同,延续南北战争前共和党关税保护的立场,并且成为全球性关税壁垒的推手之一,使得大西洋两岸和欧陆之间各国之间分别形成关税壁垒,美国以美洲为自身的势力范围,欧洲国家则是大举往亚非地区拓展殖民地。

川普与麦金莱同样希望以关税强军

麦金莱推的关税政策,不只是保护正处于扩张阶段的美国制造业,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需要税收来源进行扩军。由于当时尚无所得税,关税便成为主要的财政支柱,1897年麦金莱入主白宫后,甚至无视于关税导致的经济负面影响,反而签署《丁利关税法》(Dingley Tariff),将关税再次提升到更高的水准。

川普在麦金莱身上看到的,恐怕也是希望能运用高额的关税,进一步填补美国维持军事实力与公共财所需,如同美国财政部所称,高额的关税将用于美国提供的公共财。麦金莱和老罗斯福在任内大规模整军经武,并且让各种产业的巨头自由生长,奠定美国得以在两次的世界大战发挥前所未有的工业与军事能力。现下的美国国力则是远胜当年,美元的影响力与全球权力投射的能力更是史上仅有,若能运用关税政策再次让美国的产业再次伟大,自然也能解决美国近年来军事科技研发与产能所遭遇的问题,并且持续保持军事能力的创新与巨大的物质优势。

川普在麦金莱身上看到的,恐怕也是希望能运用高额的关税,进一步填补美国维持军事实力与公共财所需。(维基百科)

全球化程度高于当时影响更为迅速

1890年的《麦金莱关税法》看似增加国库收益,但是在却加剧当时的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动荡。19世纪末的美国经济结构与今日大不相同,当年的美国尚处于快速工业化,以及大量移民带动内需的阶段,而今日的美国却是高度服务业化,并且开始收敛移民政策,工业产品深度依靠全球供应链。1890年代的国际贸易体系远不如今日复杂,大多数的出口商品仍在第一级产业,相互依赖程度较今日为低,因此美国彼时上调关税的连锁反应相对有限,但却足以让美国和当时欧洲主要国家陷入萧条。

1890-1894年间,也就是麦金莱关税全面生效的最初几年,美国的人均GDP实际上下降了2%以上。换言之,关税政策非但没有在当时带来繁荣,反而伴随经济困难加剧,显示出其并非治本之策,伴随麦金莱辞世之后,关税造成的问题才在逐次的修法中解决。今日的美国更难与全球贸易网络脱钩,所面临的冲击必然更甚于麦金莱时期,只有关税是无法实现川普心目中的愿景。

当时西方主要国家纷纷放下自由贸易路线,转而采取关税保护措施,高额的关税政策并非是美国的孤立现象。麦金莱法案推出后造成加拿大农产品出口造成沉重打击,在法案实施后的数年间,加拿大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但是对英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四倍,英国与法国也对于殖民地的依赖也大为增加,增长帝国主义对各地殖民地的掠夺。

欧洲各国也同样陷于恶性的关税对抗,普法战争后结仇的德法两国更是不遑多让,但是德国对俄国同样也课征高额的农产品关税,反而造成法国得以拉拢俄国结成协约。1879年德国的《保护性关税法》对进口的工业品征收10-15%关税,农产品关税高达30%。法国则是于1881年对德国工业品征收25-40%关税,并提高谷物进口关税至50%。意大利受到法国采取高额关税的冲击,造成意大利南部更为贫穷,不只种下黑手党流动到美洲大陆的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意大利也因此加入同盟国。

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对立因为关税问题而显著加剧,即使没有两次摩洛哥危机,或是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遭暗杀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暴发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今日川普同样则是进一步运用关税来画分阵营,重现19世纪大国政治的手段,国际政治不仅仅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解体为序曲,更是表现在大国之间的阵营对抗。

今日的川普即使成功的控制关税,并且将税收用于“让美国再次伟大”,但是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盟邦关系松动,以及各个国家的阵营集结,川普的关税若没有预期得到多数国家上门来谈的目标,联俄制中的理想不免将受到影响。更何况政策推出后造成美债崩跌,顿时让川普上了一课,美国在全球化体系的利害关系是一把双面刃,可以重创他者,也需要面临反蚀。

所幸近日川普宣布延迟九十天的对等关税,但是不包括提出关税报复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其他国家仍有可能透过谈判减缓一次性的冲击。麦金莱关税政策的宝贵经验恐怕并未在普的认知,并且忽略当前国际分工的现实不比当年简单,美国与全球之间利益关系早已密不可分。

遏制中国与“让美国再次强大”已不可分割

今日的国际环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相比,尚有美国建立的联合国与一系列的国际制度,这是当年麦金莱手上所没有的公共财。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的认同,不只是各个自贸协议雨后春笋的出现,甚至表现在德法两国得以放下历史仇恨,逐步建立欧元区消弥战争的风险,大规模的贸易冲突和逞罚性贸易在西方国家之间已鲜少出现。

然而,川普对于中国会有强烈的关税执念,不只是来自于中国的抵制与负面回应,中国近年来也是运用各种手段制造不公平的贸易环境。从“一带一路”推动以来,中国已逐渐在部分“全球南方”地区运用贷款取得关键基础设施与自然资源,近年来甚至“内需双循环”的封闭市场体系。

中国创造的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早在川普之前便已逐渐形成,川普的指控也非是无的放矢,中国对于民族工业的保护,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已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常态,一如其他西方国家早期工业发展的历程。虽然欧美各国皆有享受到世界工厂产生的消费红利,但是却也程度不一的遭受知识产权的侵害,以及面临不平等的准入机制。自由贸易的规则并未被全然遵守,而是被中国选择性的使用,养冦为患的现实也确实需要提出解决方案,但是川普的猛药却未及谨慎的区分敌我。

若以关税政策作为特定对象的规训机制,在俄乌战争的经验显示差强人意的成效,中国还可以运用“全球南方”之间的社群关系,进一步操作美国的关税政策是西方帝国主义与殖民的话语。全球未必会因为关税而走向多个集团的分立,但是以中国为核心形成的南北对抗已是不可避免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若是高举开放市场的旗帜,或许会对部分欧洲国家产生诱因,马斯克所提出的大西洋两岸自由贸易区或许能避免让中国突围。一方面配合当前对中国的高额关税,截断国际资金的进入中国,同时建立美国与盟邦之间的关税体系,或许将是更聪明且有效率的遏制策略。

对台湾而言,几日的金融市场震荡已说明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如何提出台湾的优势。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内的多个华府智库指出,台湾企业大量向中国下订船只,成为中国海军与造船产业发展的助力。未来应进一步与美国确认贸易安全政策的边界,积极与美国协同作业,或许也是未来与美国沟通关税议题的重要切入点。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东盟经济贸易文化发展协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414/220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