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团队跨国合作研究发现,长发也是分辨特征之一,且早在30万年前“现代智人”就存在,最早为现代非洲黑人常见的“极度卷曲”发型,有利于避免人类在日晒下体温升高。(示意图/翻摄pexels)
在过去,科学上常把“二足行走”、“能使用复杂工具”等视为区别人类与否的特征。台大团队跨国合作研究发现,长发也是分辨特征之一,且早在30万年前“现代智人”时期就存在。最早为现代非洲黑人常见的“极度卷曲”发型,有利于避免人类在日晒下体温升高。而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一头长发逐渐成为表达健康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媒介。这样研究的相关成果,不仅有助于解开人类演化之谜,也可为治疗秃发等毛发疾病提供新线索。
据了解,科学上通常将二足行走、脑容量、能使用复杂工具等特征,作为分析人类有别于其他灵长类近亲之处,但“头发”却常被忽略。台大医学工程学系教授林颂然指导的医学系学生张若愚,以“人类长发进化”为主题,进行跨国合作研究,发现在30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时就已演化出一头头发,研究成果今年1月已发表在权威期刊《英国皮肤科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
根据这项研究指出,30万年前的“现代智人”,头发型态是现代非洲黑人常见的“极度卷曲(curly hair)”发型,在实验中发现,这种紧密卷曲的头发,有利于避免人类在强烈日晒下,造成皮肤因吸收太阳热量后的温度上升,推测是保护头部免于强烈阳光直射的优势。
台大表示,这种极度卷曲的头发形态,代表人类头发变长时的最早形式,这种特征在非洲黑人中保留下来,但在人类迁移出非洲后便逐渐消失。
台大团队还指出,现代人类各族群的头发虽然有多种不同的生长特征,但“极度延长的生长期”却是共同演化特征,也代表现代智人30万年前出现时就存在一头长发。而随着时间推移,长发成为表达个体健康状况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媒介,这是演化上“扩展适应”(exaptation)的例子。
台大团队这篇文章还提出,身体不同部位的毛发长度调控,以及一头长发可能调控机制,作为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因为头发长度主要取决于毛囊在生长期时间长,而短头发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化期及休止期。人类长发特征分子机转源自于生长期调控机制的改变,特别是“结束生长期”的机制被削弱,让毛囊能避免进入退化期,使得生长期近乎无限延长。
台大指出,头发每月大约生长1.5公分,而依现有世界纪录显示,30年未理发的人,头发全长可以长超过5.7米。但是目前人体对于毛发生长相关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未被完全解开,推测并非单一基因的变异,而是涉及身体区域特异性的基因调控网络的改变,使得头皮部位的毛发可以无限生长。因此这次研究成果,除了有助于解开人类演化之谜,也可为治疗秃发等毛发疾病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