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谷歌公司在美国加州总部举行Made By Google活动。图为安卓系统的吉祥物。(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近日,科技圈对谷歌的安卓系统是否闭源出现争论。他们认为该系统实际并没有闭源,只是开源成度降低,这对于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和普通使用者影响不大,但可能对一些中小型开发者构成挑战。
这场争议源自谷歌向专注安卓报导的科技媒体“安卓权威”(Android Authority)证实,安卓作业系统的开放原始码专案(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的程式码开发过程将转为内部进行,不会对外公开,但新版本完成后仍会发布原始码供开发者使用。
一些媒体得到该消息后,对该消息进行“错误解读”,让许多人认为谷歌将彻底闭源安卓系统,引发业内忧虑。这一误解之所以引发关注,与安卓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密切相关。
据市场调研机构“对位法”(CounterPoint)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安卓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74%,苹果iOS占22%,中国鸿蒙系统占4%。另外,多数人使用的平板、电视、智能手表、汽车智能面板、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装置,也是以安卓系统为主,其生态影响力不容忽视。
尽管谷歌已澄清将坚持安卓系统的开源承诺,中国部分媒体仍刻意错误解读成谷歌是在配合美国政府,要针对中国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vivo、小米、OPPO和其它使用安卓系统的中国厂商开刀。这导致许多中国民众在缺乏准确资讯的情况下,发表过激言论。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林宗男对大.纪.元;表示,“除了中国外,其它使用AOSP的国家和企业并未对谷歌进行恶意报导。中共的这种作法除了会激起中国人对抗欧美情绪,对于它现在的处境并没有实质的帮助。”
谷歌计划统一安卓系统开发
目前,安卓作业系统主要分为两套分支(Branch)。一个公开开源的AOSP,任何人都可访问;另一个是不开源的谷歌行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该服务主要是谷歌自己内部开发使用。
GMS是谷歌行动服务的统称,包含与系统深度整合的应用程式和API(应用程式界面)。若厂商需要使用GMS,就要缴纳一笔GMS认证费用给谷歌,在通过谷歌的设备相容性与性能审核后,才可获得GMS许可协议。
厂商获得GMS许可协议后,就可以在设备上预先安装Google Play,Gmail等谷歌服务和应用。由于该项协议审核标准相对严格,并非每个品牌和开发者都能获得该项授权。
AOSP是谷歌主导的一个公开且开放原始码专案。据安卓来源(Android source)官网介绍,谷歌提供了安卓作业系统的核心程式码和基础架构,任何人可免费下载、查看与修改,但修改后的版本需经谷歌审核以确保相容性。
这类似于谷歌提供“建筑蓝图”,开发者可基于此打造自定义版本,但须保证系统稳定。目前,三星的One UI、小米的澎湃OS,OPPO的ColorOS,vivo的OriginOS和荣耀的MagicOS等系统均基于AOSP开发。
谷歌宣布,未来AOSP的开发过程将不公开,仅在新版本发布时提供完整原始码。AOSP的官网也显示,“自2025年3月27日起,我们建议使用安卓最新版本(Android-latest-release),而非AOSP主程式(Aosp-main)建构和贡献AOSP。”
目前主要有变化的是安卓系统特定元件的公共原始码发布频率,其中包括建置系统、更新引擎、蓝牙堆叠、虚拟化框架和SELinux等以AOSP为优先的元件。安卓系统核心框架等主要元件,仍由谷歌内部开发。
多数手机厂商表示,谷歌这次作法对他们影响不大,因为他们与谷歌签有协议,可使用内部版本的安卓系统,普通用户基本没有修改安卓系统需求和能力,应用开发者也几乎不受影响,因这仅涉及平台开发层面。
另外,中国以外的安卓系统的开发人员(包括建立自订ROM的开发人员)多数基于发布分支而非主分支工作,原因是主AOSP分支本身就不稳定性,所以那些使用AOSP产品的公司也很少使用主AOSP分支。
安卓权威认为,目前受影响的是的主要为AOSP贡献的中小型外部开发者或科技记者。这项改动降低了他们对谷歌开发工作的了解,若没有GMS许可证,将落后他人数周或数月知晓安卓系统变化。
《马克时空》频道主持人马克告诉大.纪.元;,“中国很多小型的手机应用、汽车应用企业依赖公开的AOSP,以规避GMS费用并享受即时更新。现在谷歌改变规则,将代表这些厂商难以快速更新程式码。”
日本电脑工程师清原仁(Kiyohara Jin)对大.纪.元;表示,“谷歌现在这种作法,很可能让那些原本没有签署GMS协议,又想借由AOSP系统获利的人,因无法快速维护系统而申请GMS认证,从而增加谷歌收入。”
谷歌为降低安卓系统开发成本
谷歌此举旨在简化开发流程,将双分支合并为一,以降低维护和开发成本。因为双分支程式码差异较大,公共AOSP分支通常落后于私人分支,两者合并时又经常发生合并冲突,容易引发安卓系统错误(Bug)问题。对此,谷歌势必要花很多精力去修复冲突,并发布维护补丁来维护整个系统的运作。若第三方开发者持续贡献程式代码,谷歌就需要不断的筛选、融合、解决冲突,其维护成本势必进一步攀升。
据客制化软体开发公司Space-O Technologies在3月底的最新分析,应用程式维护成本占行动应用程式开发总成本的15%到20%,成本涵盖托管费用、错误修复和更新、功能服务、API集成、IT支援、技术干预等项目,且每项维护成本均有差异,例如IT项目每年至少要花费1万美元。
谷歌过去没有公布安卓系统上维护成本。不过,据Space-O Technologies网站在3月底公布的分析结果与谷歌本身的复杂性、规模性和大量AOSP分支来看,其年维护成本可能达数十亿美元。谷歌则透过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的服务费、安卓与谷歌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及硬体合作抵销部分成本。
马克分析说,“谷歌很可能想把节省下来的资源转投到AI领域,让公司早日在AI领域上取得领导地位。谷歌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2024年底曾告诉内部人员,2025年是公司关键年,需加速运转应对AI领域的激烈竞争。”
林宗男教授则认为,“谷歌这次的作法符合商业逻辑。多数科技公司在初期开发一套软体、程式和AI时,基本会透过开源达到扩大生态圈和抢占市场,等到一切都稳定后,就会因维护成本上升开始调整商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