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善有善报,当一个人做善事时,往往都是将别人的事情看得最重,而丝毫不考虑自己当下的处境,这种才是真正的善,而随之而来的福报也是真实不虚的。
《感应篇笺注》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河南有一位姓潘的解元,他当年到省里参加乡试时,因资费欠缺,是跟随著两个友人一起去的。
他们所住的寓所里有一位相术高超的相士,看见三人后,就悄悄告诉潘君的两个朋友:“你们的朋友马上会有大难,应尽快让他出去避一下”。
于是,这两位朋友就找了个借口,每人送给他两锭银子,跟潘君说他们所住的寓所太小了,让他另外找地方去住。
潘君不明就里,只好到别处另外租到一处小房子。
当晚他在河边散步时,碰到一位妇人正要投河,潘君于是急忙上前阻止她,并询问缘由。
妇人哭着说:“我丈夫靠买来棉花织成布匹为生,现在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
丈夫出远门了,我在家就把布匹卖了,换了四锭银子,没想到这些银子都是假的。
如果丈夫回来,一定会责骂我,想到这些,我不如一死了之。
”潘君听后,急忙从衣袖中取出那四锭银子送给了妇人,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然而,他回到住所后,因交不上房钱,房东却对他出言不逊。
他没有办法,只好离开,去到寺院中借宿。
晚上,寺中一僧人梦到多位神仙敲锣打鼓地从天而降,其中一位神仙说:“乡试榜已经定下来了,可怎奈解元近日作了损德之事,上帝已将其除名,现在还没有人代替他。
”另一位神仙说:“此寺内借宿的潘生可以取而代之”。
之前那位神仙说:“他的面相是马上就会横死的面相,怎么可能作解元呢?”这时有一位神仙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潘君的面部抚摸了一下,说:“看看,现在不就是解元的面相了吗?”僧人将此梦默默记在心中,之后对潘君厚加款待。
乡试结束后,潘君前往两位朋友的住处道谢。
那位相士看到他之后,非常吃惊,问道:“你最近作了什么积阴德的好事了吗?面相竟然改变成如此富贵之相,今年的乡试解元必定是你了。
”等到发榜后一看,果然如此。
清朝周安士所著的《安士全书》中选录了此故事,他感慨道:人做一件善事,必须要有如江河决口般的气势,什么都无法阻挡,有这样的决心才能做成。
试想,如果当时潘君顾虑自己的住宿费用或考试盘缠本就欠缺的话,那么他果断拿出所有钱来救妇人一命的事就一定会半途而废。
但当时他唯一所想的就是要救妇人的命,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处境和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所以才能将自己仅有的四锭银子倾囊而出送给妇人。
这样一来,他因倾其所有救了妇人一命,不但使自己免遭横死厄运,而且还得中乡试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