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80年历史的香港老牌建筑商保华建业集团身陷财困,申请旗下5间公司临时清盘,获高等法院批准及委任临时清盘。集团旗下有20间子公司的保华代表在庭上形容是“香港建造业史上悲伤的一天”。有曾在保华工作的员工认为,近年国营“中字头”建筑商在香港抬头,承接多项大型政府工程,成为了中共在香港库房的“吸水泵”。
保华建业集团旗下5间子公司去年接连因为欠薪及拖欠工程费等,被入禀追讨及申请清盘,最终主动向高等法院申请临时清盘。保华代表上周五(22日)在庭上承认公司无力支付员工薪金、状况不良,最终特委法官鲍进龙委任罗兵咸永道两名会计师担任5间公司临时清盘人。
根据保华集团2023年年报,它旗下在港有至少20间子公司,但今次申请清盘的只是其中5间。保华代表在庭上形容是“香港建造业史上悲伤的一天”,又强调今次申请没有“不可告人的理由(Hidden agenda)”。
港府发言人指保华子公司倒闭对政府工务工程影响“可控”,因为13个受影响项目中,有12个都是与其他公司联营,其他公司已承诺将完成工程,包括原本由保华-安保联营兴建的将军澳67区联用综合大楼。(香港建筑署)
中铁建子公司拒评为保华“执二摊”原因
港铁东涌东站原本由保华与央企中国铁路建设(中铁建)联营兴建,有在该地盘工作的重型车司机向本台透露,保华在申请子公司清盘前早有准备,对工程进度并无影响:“临清盘前他就成立了一间新公司,现在是跟中铁建联营的,地(港)铁的工程是不能停止的,几个月前已经是由地(港)铁负责支薪的,不经保华。如果经保华‘多多都冇’,因为保华清盘,所有钱都要由清盘人控制。”
保华与中铁建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根据保华2023年年报,保华集团在港至少有5间公司是与中铁建合资经营。而因为财困及欠薪问题,房委会及房协去年撤换5个原本由保华承包的公营房屋项目,其中3个由中铁建旗下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接手,但中国土木至今仍拒绝向传媒披露愿意“执二摊”的原因。
保华建业1946年创立,近80年来曾经承建红隧、中环中心,以至多个公共屋村及长实楼盘。
去年多次有工人抗议被保华拖欠工资,最终房委会及房协年底决定“搣柴”,撤换5个由保华承包的公营房屋项目,其中3个由中国铁路建设旗下的中国土木工程接手,但至今未交代接手原因。(香港电台)
前保华雇员:习*近*平借“中字头”建筑商吸金救经济
袁女士(化名)曾于保华旗下公司任文职工作,工作的地盘都是与中铁建等央企合资营运。她指十多年前入职时,宝嘉(Dragages)等国际建筑公司仍能在港投得不少政府工务工程,但现时情况已经明显有变:“就算是香港本地那些建筑商,他们都要联同那些‘中字头’的公司才能中标。”
中国中铁在官网“学习总书记专栏”撰文,列出曾参与高铁、昂船洲大桥以至大埔公路隔音屏等基建工程,是以“开路先锋”精神积极投身香港建设,助力香港繁荣发展。
但袁女士认为“中字头”成为主流,背后原因简单得多:“习*近*平上台后这情况严重了很多,以及近几年可能大陆经济不好,他要找借口拿香港(库房)的钱,所以就一定要投这些工程来做。因为不是这些工程的话,他又如何拿香港的钱呢?”
发展局:保华对工务工程影响“可控”
而港府发言人上周五回应保华子公司清盘时就证实,保华旗下公司正承造多个政府部门共13项工务工程合约,其中12项是与其他公司以联营方式投得。有关联营公司表示会继续履行合约,发展局亦认为联营承建商有足够能力承接余下工程,保华状况对有关工程影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