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好像很夸张的样子。
"一点都不夸张,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几乎全部生活。忙得要死要活,你却根本看不见稿子出版,我问领导怎么办?领导说,接着踢呗,再踢一轮儿,继续审"。
好可怕。我看过您的作品,很中肯的观点,观察比较全面,这样的稿子发不出来是非常可惜的。
"不止我,所有人都遭遇这样的事。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场大型闹剧里的木偶,明知道是闹剧,但跑不掉,连嘲笑都不敢发出声音,还要被线牵着,被迫表演,被逼着把这场闹剧做得更大"。
我是说,您可以选择给海外媒体投稿。本着不糟践东西的原则,至少……
他笑了,"要么说你是老外么,你们外国人不懂中国规矩。你拿着中国媒体的薪水,去给外国媒体投稿,这叫吃饭砸锅。你也许可以说用匿名或者化名,但那有什么意义吗?不仅没人知道是你写的,并且万一有人知道了,你这边的饭碗就砸了,甚至今后都没可能再在中国找到下一个像样的饭碗。为了一篇稿子,不值得搭进去下半辈子。是吧?"
他沉默了。过了好久忽然说,"你知道有什么心理测试能判断一个人的忍耐力吗?"
——第四个片段——
"要严打了你听说没?我刚看完那篇要管制 VPN的报道,我的 SS就上不去了。噩梦一样",她问我。
不是一直在喊严打吗,今后只会更严。话说你们是做国际新闻的,单位应该给配 VPN或其他翻墙工具才对啊,这不是基本工作需要吗?
"才不会,从来不给VPN,更没人敢问这事。他们不承认这是工作需要,虽然也不管大家是不是翻墙,如今选题卡得越来越紧了,与中国无关的一切话题都不让说,但问题在于,与中国有没有关系是领导说了算的,他们拍一个选题出来才不会在乎你是不是能翻墙查找相关资讯"。
大家互相帮忙吧,肯定有懂技术的同事。
"有是有,只能平时修电脑用,翻墙这种事大家都是你知我知,没人会谈论这个话题。你也不可能知道身边哪个人是领导的心腹,哪个是打小报告的积极分子。没错翻墙无罪、是工作需要,但那是平时,万一哪天你得罪了领导,却又不能就事论事地批评你,翻墙这种小辫子就派上用场了"。
这,活得也太惊心动魄了吧。
"谁说不是呢,不止我们单位,整个社会都是如此。人们其实什么都懂,心知肚明,但没人告诉你,没人肯和你交流那些你感兴趣的事,虽然他们都感兴趣。就整天这么大眼瞪小眼的,装模作样的混日子"。
为什么信任我呢?
"你是老外呗,哈哈,你不存在于能影响到我的任何一个利益链上",她说。
——第五个片段——
"我真的很羡慕你们,能做到解构一个主题,如今这年头太不容易了",他说。
他是从网络媒体转行到纸媒的,这一路径与绝大多数同行相反。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令人惊讶:"为了能思考。网络媒体以浅薄为宗旨,以扯淡为原则,根本容不下任何思考。我们这种欧洲派是追求深度的,完全受不了那些胡说八道。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纸媒相对好一些吧,能把话题挖深一些?
"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终于明白了,我赶上的是网络媒体国家化,如今肤浅是中国所有媒体的生存之需,不管传统还是互联网,装傻都是基本功。也就是说,没多少人是真的傻,至少我周围是如此,大家只是不说,领导的要求永远第一位。当然,慢慢就变得真傻了,就像在井底呆上几年的青蛙会变成灰色"。
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挖得越深死得越快。想太多是个臭毛病,是致命的癌瘤,不仅会让领导发现你具有威胁性,开始琢磨怎么能让你变傻一点,并且还会引起周围同事的嫉妒,出风头在中国从来不是个好主意。"
领导喜欢浅薄的东西?
"他们不会这么说。比如我上次送去的稿子,被毙了。原因既不是选题,也不是观点,而是……几位审稿人都说看不懂!他们还把我教训了一顿,说我写得东西太学术,应该写老百姓能看懂的东西,要亲民!老百姓能看懂还珠格格,你找琼瑶去啊,雇我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