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丈夫的阴晴不定非常害怕,却又要强打精神应付他的索吻。
还有为她拿下奥斯卡影后的电影《时时刻刻》,导演专门表扬了妮可在其中暴露的脆弱。
“这是因为她当时正处于情感创伤中(离婚和流产),在情感上留下了很大的空白,所以能进入这段旅程,真正地成为这个角色。”
这就是妮可·基德曼——在脆弱和创伤中开垦出花朵。
在今年的亚马逊新剧里,她饰演一个在香港寻找失踪的3岁儿子的母亲。
有一幕是她来到停尸间辨认疑似是儿子的尸体,在掀起白布前她突然像小丑一样狂笑不止。
这是一次即兴表演,妮可演出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2014年她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她第一次看见至亲躺在棺材里的反应。
“我当时真的开始笑了,因为我太震惊太崩溃了,我的身体和我的精神都无法承受这一切。”
无法承受,也要咬牙坚持下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面变成另一种财富。
比如妮可制片并主演的2010年电影《兔子洞》,讲的是一个失去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