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会财税改革,或扼杀中国经济央企铁饭碗没了!裁员难度超想象【阿波罗网报道】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全会财税改革,或扼杀中国经济央企铁饭碗没了!裁员难度超想象【阿波罗网报道】
四大一线城市,广州房地产最惨,扑街了…还有更尴尬的。 中共央企“铁饭碗”不在,企业千方百计裁员。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据传将推出新一轮财税改革,或扼杀中国经济。 说好的对标辉达呢!中国AI大厂左江科技股价暴跌97%下市,上万散户被套牢。

四大一线城市,广州房地产最惨,扑街了…还有更尴尬的。

中共央企“铁饭碗”不在,企业千方百计裁员。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据传将推出新一轮财税改革,或扼杀中国经济

说好的对标辉达呢!中国AI大厂左江科技股价暴跌97%下市,上万散户被套牢。

广州楼市,扑街了…还有更尴尬的

财新网最新的一篇关于广州卖地的文章,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在这篇报道中,财新网披露:

6月25日,广州举行了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次土拍。从上半年的成果来看,上半年广州只卖出了4块地,揽金64.77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网易号“城市财经”指出,2021年成交了78宗宅地,成交金额1779亿元。2022年成交47宗,收入1221亿元。2023年成交43宗,卖地收入1183亿元。

可供对比的2023上半年,广州宅地成交了16宗,揽金431.2亿元。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新网

12宗地,成交4宗,流拍率(含终止出让)高达67%,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

抛开保命不说,当下的房企,首要任务是去库存,加速回款,偿还债务,而不是在当下行情持续冷却的环境中,去冒险拿地。

当下的广州市场,库存量有多大?

克而瑞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州狭义商品房库存量120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21.2个月。

中原数据,5月份广州全市的新房去化周期为23.2个月。

从各区来看,除了海珠、黄埔外,其余各区的库存量均在18个月以上。而且黄埔虽说去化周期不长,但库存量也达到了99万㎡。

两家机构虽然数据不一,但相差并不大。

广州过去三年来,一线城市救市当中表现最积极的一个。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坐实!广州楼市,沦为二线了》,当中强调过,广州过去两年的救市措施,不但在一线城市中表现最积极,而且不断向二线城市看齐。

去年,在二线城市纷纷取消非核心区限购乃至核心区限购时,广州率先取消了非核心区的限购,而京沪深岿然不动。

今年,在中央要求降首付、降利率的背景下,广州又向二线看齐,直接将首套房首付降低至15%,二套房首付降低至25%,并取消了利率下限。

就目前来看,广州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限购力度最弱的城市。京沪深仍然全域限购。

从利率角度看,广州仍是最低。

然而,尴尬的是,即便广州在一线城市中救市最积极,房价依旧领跌一线。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无一城上涨。

其中6个城市跌幅超过10%,也即两位数下跌,分别是徐州、厦门、广州、武汉、南京、温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6个城市中,广州是唯一的一线城市。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处于领跌位置。

从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广州房价整体已经回到了2017年。

央企铁饭碗没了!员工“优化”裁员难度超想象

前不久,牛小奔离开了工作八年的央企。拥有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的牛小奔,毕业时曾拿到过两份offer(录用信)。

去拿离职证明的那天,牛小奔对一位想参加央企校招的师弟说,建筑行业的央企,以后不会再有“铁饭碗”一说了。“饭碗”不再“铁”的不仅是建筑行业的央企。

多位身处不同行业的央企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其所在的企业正在探索更多样化、更灵活的用工方式,比如设立人才池、改变劳动合同制式、调整薪酬绩效等,甚至以此变相“减员调薪”。

另一家贸易行业央企制定了每年优化5%到8%的干部的目标。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正在将这一指标拆解至各个部门。此外,该公司还在制定员工优化指标。这位负责人说:“央企内部不会直接提‘裁员’,但确实有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立人才池,给相关人员提供缓冲周期,等缓冲周期过后,再协商以哪种方式优化——是解除劳动合同,还是降职降级。”

入职后,牛小奔的年薪涨幅维持在10%到20%,并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他的年终奖也不断上涨,第一年年终奖为5万元,最高时年终奖接近20万元。

牛小奔入职后的首次危机,来自两年前的内部竞聘。

2022年的内部竞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淘汰率:有6个部门展开竞聘,牛小奔所在的部门有九成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被“刷”了下来,降职降级成为普通员工。牛小奔也是被降职降级的人员之一。

更多的不稳定信号开始释放。2024年第一季度,牛小奔所在的央企连发两次“人员优化”的通知,要求不得新招人员,除非达到公司要求的人均产值,必须牢牢把握减员增效的改革方向。

牛小奔在和公司负责人沟通之后,选择了主动离职。

2021年,监管层调整了央企工资总额计算方式。上述能源央企的人力资源主管称,每一年的工资总额会在上一年的工资总额的基础上,根据净利润变化情况乘以一定系数进行增减。

工资总额的调整倒逼企业改变用人机制。这家企业从三年前的年均1800人规模,降到了2024年的1000人左右的规模。

在该主管看来,工资总额的改制推行至今,已经改变了央企的铁饭碗属性,倒逼企业不断在考核和减员上绞尽脑汁。

经历过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后,传统意义上的“编制铁饭碗”早已不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没有犯大错,到期不会不续约”依然是央企的潜行规则。

不过,从首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的第二年(2021年)开始,一家贸易央企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明显感觉到“不减员不行了”。首先是国资委对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次是行业技术迭代飞快,核心人员再不更新,就跟不上市场的变化。面对市场竞争,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工资总额限制,还要求公司人均工资增长比例不能超过利润增长速度。按照集团的指标,以后每年都要优化5%到8%的干部,员工优化方案也在推进中。

上述贸易央企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央企员工“躺平”,他认为降职降级也是一种办法。根据其所在央企最新出台的指导意见,薪酬比例、干部交流挂职、招聘规模等一共12项新规亟待落实,而这些也和三项制度改革相呼应。

该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在这些变化下,央企已经不存在“铁饭碗”一说。

大陆地方政府前5月发债2.8万亿,近半用于还旧债

中共财政部6月27日公布了当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据公告,今年前5个月,全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为2.8213万亿元,其中仅5月份就发债9036亿元,发债速度明显加快。

在上述2.8万亿元中,有大约一半(1.37万亿元)的资金是通过发行所谓“再融资债券”筹集的,这部分资金将全部用来偿还各地政府已经到期的债务本金,或偿还部分存量债务。

而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总计约1.17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约5227亿元。

三中全会财税改革,或扼杀中国经济

财税改革将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议题之一,因此,继2013年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后,7月15-18日登场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据传将推出新一轮财税改革。

路透社6月21日引述不具名的中国政策顾问透露,三中全会将解决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事权上的失衡,且中央可望让债台高筑、且难再靠土地供养的地方政府保留较多税收。

报道称,中央可望将消费税全数划分给地方,而地方可保留的增值税比例也将由现行的50%上修,另外,中央将承担较高的养老和医疗责任。

换言之,若三中全会通过此方案,地方税收一年或可增加约2-5万亿人民币。

对此,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表示,最新央地收支划分提案虽“靠谱”,但这点小钱解决不了深陷债务危机的地方财政。

贺江兵告诉美国之音:“这是杯水车薪,这对于地方债务来说,它可能利息都还不上。“

贺江兵说,因地缘政治风险,外企渐将中国产线外移至东南亚国家,再加上国进民退的政策大方向下,中国民企也饱受监管打击,如部分民企近期还被要求补缴20-30年前的欠税。

相反地,他说,减税降率才能立马刺激经济,最终增加税收,虽然长则需时3-6年才能看出成效。

北京的致远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欣也同意,本届三中全会应讨论减税和缩减政府规模,以“减少吃财政的人数”。

虽然减税才是良方,但两位分析人士认为,事与愿为,三中全会后,中共恐“逆改革”,巧立名目变相加税。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金融学者也认为,中共于三中全会后加税的可能性很高,或扩大征税范围、或调整结构性税率来提高平均税率,但手法“应该很含蓄的,让老百姓感觉不出来”,以免带来政治压力。

这位学者说,中国这10年的财税改革越改越严重,绝非开个会就能解决,因此,他对7月的三中全会期待不高。

他还说,中国“所有的经济问题,根子都在政治问题”。

他也同意,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却一直往反方向在走。

这位学者说:“真改革开放,你(习*近*平)应该修复中美关系,让中国融入西方的主流世界,更加民主化、自由化、更加进步。你现在反方向走,你还仍然叫改革开放,但是你实际上是在逆改革开放。”

说好的对标辉达呢!中国大厂股价暴跌97%被下市,害上万人惨套

中共近年持续加码“大基金”疯造芯片,新创半导体公司不断涌出,曾宣称要对标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龙头辉达(Nvidia)的左江科技(ST左江)虽然近2年搭上AI话题的顺风车,股价一度涨到299.8元,被称为“史上最贵ST股”,但上市短短5年就因涉重大财务造假导致股价跳水,每股价格只剩个位数,深交所28日已宣布左江科技终止上市。

在“举国疯造芯”大环境下,左江业绩下滑严重,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更名为ST左江后股价却一路飙涨,2023年7月更达历史高点299.8元,成为史上最贵ST股(指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股票)。

中国证监会去年11月底正式对左江立案调查,并于今年1月发现其2023年披露的财务资料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左江股价也大跳水,截至其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只剩6.94元人民币,比去年7月高点大跌97%,共有1.2万户股东被套。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


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0704/207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