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应接不暇 疫情带动日本制刀具出口大增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订单应接不暇 疫情带动日本制刀具出口大增

(法新社日本岐阜县关市9日电)日本中部岐阜县的关市(Seki)曾以打造武士刀闻名,如今工匠改为忙于替厨房刀具打磨抛光,但即便产能全开,当地的小工厂也应接不暇庞大的全球订单。

日本刀具和剪刀等锐器的出口值2022年创下新高,部分要归因于大众在COVID-19疫情期间在家烹饪的机率大增;此外,愈来愈多专业厨师认为日本刀具精度高、表面平整又耐用而成为爱用者。

关市Sumikama株式会社社长炭胜美认为,是“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造就这股热潮。

做出完美寿司、切割高级和牛都离不开非常锐利的刀具,Sumikama株式会社利用机器确保精度达1/1000毫米,然后再由匠人手工完成。

但炭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说,即使工厂全力生产,也跟不上需求,因为“所有国家,需求都比疫情前更大”。

关市知名的制刀技术可追溯到14世纪,当时关市因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成为武士刀一大主要产地。炭说,当地的“干净水源、木炭和原物料,对于制刀来说非常理想”。

以玉钢(铁矿沙和少量木炭结合)制成的优质铁材,经烧红并多次折叠,锻造成刚硬的刀,浸入冷水并经过其他工序铸压成武士刀的曲线型。

日本于1876年颁布废刀令,制刀业也跟着衰退。二次大战后,关市开始生产专供外销的口袋刀具,当时日圆兑美元汇率固定,有利于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因此和制刀业的业绩一开始就开出红盘。

但固定汇率的政策于1970年代告终,同时低廉的中国同类产品涌向,日本刀具渐渐无法竞争。

炭说:“那段时间非常艰辛。关市的制刀匠决定必须开辟新的方向。”

当时,德国“双人”牌(Zwilling)等产品主宰高级刀具市场,日本制的高级刀具罕见,市占率也低。

1990年代,炭决定放手一搏,推出全系列顶级厨艺刀具,每把动辄数百美元。

为强调纯正“日本制造”,炭的公司在刃面加上双色波浪纹,令人联想到武士刀的传统外观,刀上还以汉字“霞”当作品牌标志。

虽然这些刀具看来很优雅,但炭说,公司内外仍有人怀疑这么昂贵的刀能否卖出去。他说:“我们当时陷入一种想法,以为消费者不会接受日本产品…除非卖得比德国货便宜。”

然而,这一系列刀具大获成功,如今销到全球超过50个国家。

日本海关统计,厨房刀具的出口值在2021年创下120亿日圆(约新台币27.8亿元)纪录,比前一年的90亿日圆增加3成。

在东京开业的法籍厨师欧多斯(Olivier Oddos)爱用日本刀具已逾20年。他说日本制厨刀享有全球声誉,能切得平整又规则,“改变了烹饪的品质”,很多法国厨师会特地采购。

东京合羽桥厨具街“釜浅商店”的老板熊泽大介说,过去10年,随着各国对日本料理的喜爱,日本刀具也突然备受海外青睐。由于产品太畅销,他4年前在法国巴黎开一家分店。

熊泽也注意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他说:“或许因为更常待在家里,人们想花点时间做菜,而且做得更精致。”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3/0109/185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