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俄侵乌后国力损耗增添对中共倚赖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分析:俄侵乌后国力损耗增添对中共倚赖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满6个月,有分析认为,俄侵乌后令国力损耗,因此增加了对中国的倚赖,令中俄关系不再处于平等线上,但也有专家不认同这种看法。

明报今天刊登俄乌战争专题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对中俄关系的平等性带来冲击;俄罗斯一方面在乌克兰战场损耗国力,另一方面跟西方“断绝来往”,不得不转而寻求跟中国加强合作。

报导表示,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本月初在“外交事务”网站撰文指出,西方分析家视中俄联手挑战国际秩序,但事实上两国“不是平等的关系”,“克宫对中国的依赖,会令俄罗斯变成中南海更大棋局的有用工具,即北京跟华盛顿竞争的巨大资产。”

他指出,在俄乌战后,俄罗斯不得不采纳“勉强的务实主义”,未来很可能会对北京作出一年前难以想像的让步,例如容许中国在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取得有利的价格方案,甚至接触到俄方最精密武器及其设计等。

新南威尔士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高级讲师科罗廖夫(Alexander Korolev)接受该报访问时说,将俄罗斯说成是中国的“小伙伴”恐有以偏概全之虞,但如果说经济规模上是小伙伴,那是对的。

他指出,“鉴于缺乏先进军事科技是中国超级大国地位的最大弱点……俄罗斯仍是高科技武器主要出口国的这一点,绝对不能被低估。”

他说,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作为“小伙伴”,对中俄战略结盟而言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成员国的相对强弱并非同盟组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在最重要的军事同盟中,成员国在相对力量上都是不对称的─以美国为例,其所有盟友都是不成比例地弱于美国。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则认为,即使单纯在经济上,俄罗斯也不会成为所谓的中国“附庸”。

他接受该报访问时说,俄罗斯精英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不愿意相对于任何其他国家处于附属关系,若非如此,也不会出现俄国总统蒲亭抗议北约东扩以至后来的乌克兰战争。

张昕说,中俄两国决策者都清楚,不可能仅靠对方摆脱国际政经问题上的外部压力,其中莫斯科即使在目前艰难情况下,仍希望有空间透过加强跟其他国家的联系,来平衡对中国的关系。

他指出,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导致西方首波主要制裁后,莫斯科便已开始转向亚洲,尤其寻求加强跟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2/0826/179465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