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依过往习俗人人都会来一碗象征团圆幸福的汤圆,你可能会疑惑,冬至吃汤圆、元宵节也吃汤圆,同一种东西不仅吃2次还有不同的名字?到底要怎么煮才不会“肚破肠流”,又为什么小孩子最好别吃红色小汤圆呢?
元宵节吃汤圆习俗怎么来?
元宵节其实原本叫做“上元节”,根据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馆资料,传说吃汤圆的历史最早可回朔自宋代,由于元宵节正处年头时期,形状圆润的“元宵”有团圆、圆满的意思,古代人习惯在这个节日品尝象征团圆幸福的汤圆应景。
不过,一开始南北对于“元宵”有着不同的名称,北方人习惯叫“元宵”,江南地区则名之“汤圆”;但“元宵”这个名称,一度因为袁世凯篡夺革命想登基称帝,因“元”与“袁”、“宵”与“消”同音觉得不吉利,下令将“元宵圆”改称“汤圆”。
今年228连假放“六日一”3天为何周五元宵节不跟着放?原因曝光...
“摇”元宵、“搓”汤圆它们真的不一样
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由浸泡过的糯米磨粉后,再干燥而成的“生粉”做的。
元宵的制作是将馅料切成小块,并放在有糯米粉的竹筛中滚制而成,且因为是靠滚动成形,形状多半较不规则、吃起来也较松软。
而包馅汤圆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先将糯米粉加水后用手搓揉成团,然后再将馅料包入,因此形状相较元宵平整、口感细腻。
汤圆老是会煮破!内行人教你“SOP”让汤圆不“肚破肠流”
美食料理闻名的网站《小杨聊美食》日前曾教导大家,如何煮出完美汤圆的SOP。
STEP1:将锅里的水煮3-5分钟快沸腾时,将汤圆下锅并等待水滚后用汤勺沿着锅边推水,避免汤圆沾黏破皮。
STEP2:适时的在锅里加入少量冷水,盖上锅盖用中火继续熬煮,如果水再沸腾则必须再次添加冷水(因为如果水一直在沸腾状态,汤圆可能因此碰撞在一起而破皮露馅),等到汤圆“长大”且浮出水面上,就代表煮好了。
STEP3:要将汤圆盛到碗内也有小技巧要注意,需要使用汤勺将汤圆一颗颗盛出,避免一次太多颗,好不容易煮好却在最后一刻破皮失败。
小孩别吃红色汤圆!谭敦慈教这招避毒素
现在市面可以看到的红白小汤圆,其实在早期的台湾是冬至才会吃的传统汤圆,不会包馅也会染色成红白2色,长辈们为了喜气会用“金”、“银”汤圆来作为别称。
但现在元宵节也能吃到这种红白小汤圆,已故毒物科权威林杰梁医师的遗孀谭敦慈就曾提醒,台湾的汤圆过去曾被验出添加苯甲酸盐、去水醋酸钠等防腐剂,小红汤圆也添加了人工色素,建议小孩子尽量不要吃染色的汤圆。
如果民众要吃的话,谭敦慈建议“汤圆和汤分开并分锅煮”,才能有效减少或去除这些防腐成分也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