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贬值预期激增
2014年03月13日16:51来源于财新网
在经历前期大幅走高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即期汇率逐渐持稳,可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却在快速上升。
3月13日,离岸市场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的报价已从3月10日的6.1686攀升至6.1997。同一时间段,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却持稳于6.13区间。即期汇率弱势波动,基本处于6.14到6.16的区间之内,并未突破前期的高点区间。
本轮汇率调整始于在岸市场,疲软的中间价和低迷的经济数据令即期汇率急跌,进而带动离岸汇率贬值。不过,在岸市场在经历大幅调整后,目前已经渐入稳定状态。3月13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企稳于6.14区间,至发稿时,即期汇率回落至6.1375附近。
针对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激增,有交易员称,贸易逆差大大超出预期或是离岸急跌的原因。同时两会即将结束,政策预期影响淡化。更为关键的是,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令海外投资者逐渐看淡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过,人民币汇率贬至6.15附近时,盘中购汇售汇盘交替出现,市场力量的双向预期更加明显。
3月10日,受黯淡贸易和通胀数据影响,国内期货、股票和外汇市场齐跌。多个期货品种跌停。上证综指下挫2.86%,跌破2000点关口。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最高冲至6.1594。
不过,随后几天,市场对这一消息有所消化。国内市场出现反弹,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回落到6.14区间内。
3月13日,官方公布的工业增加值等三项数据均低于预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
在本月初进行的财新调查中,来自15家金融、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对1月至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测均值为9.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3.4%。
有观点认为,2月逆差骤增,部分受到过年因素影响,暂无需担忧出口严重恶化。受益于海外经济体复苏,未来中国的出口压力会有所减轻。同时,经济增长压力虽在增加,但政策依然存在缓冲空间,因此,无需过度忧虑人民币贬值。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因素在压制人民币的表现。此前,曾有海外对冲基金的分析人士对财新记者称,3月和4月或是境内信用风险暴露的敏感时点,这会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另外,一旦美元指数走强,贬值压力同样可能攀升。
经济超预期滑坡政策或松动保底线
2014年03月13日16:44来源于财新网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又处于下滑通道,而且下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保底线的压力正在加大。
3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项主要经济数据不仅出现回收的趋势,而且均低于此前预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较去年12月回调了1.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较预期值低1个百分点。
同期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9%,较去年12月末回调了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较预期值低1个百分点。
前两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较去年12月末回调了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较预期值低1.6个百分点。
在本月初进行的财新调查中,来自15家金融、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对1月至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测均值为9.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3.4%。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评价称,“(这些数据)全低于预期,一季度(经济增速要达到)7.5%悬了。”
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数据全部大大低于预期,与工业速度对应的GDP速度应低于7.5%。“目前看,形势较为严峻,工业增加值只有8.6%,一般认为小于10%就有些低了,现在居然跌到了9%以下。”他认为,严峻的开年,房地产降温和出口不旺是主因。
房地产数据同样不理想。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3%,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近70%的住宅投资增长18.4%,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
更为悲观的是,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同时出现了较为少见的负增长。
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8.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0%,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7.9%。
上一次月同比量价齐跌发生在2012年前7个月。
出口方面也表现不佳。2月中国出口大幅下滑,当月出现逆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出口6965.2亿元,下降20.4%;当月实现贸易逆差1397.9亿元。
面对经济的超预期下滑,按照中央政府的保底线思维,政府是否可能会选择及时出手?
范剑平表示,当前汇率和市场利率均较低,这对经济本身有好处的,是否还要出台别的保增长政策,还需要再等3月的数据,因为前两个月的数据有可能会有一些偶发因素影响,集合一季度的数据走势才能看清整体经济状况。
他提出,如果经济形势还不理想,若出现“钱少”的情况,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降下来,那么就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若出现“钱贵”的情况,则需要下调利率才能对促进经济增长更为有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则认为,虽然投资、消费、工业、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最新数据均表现不佳,但总理在记者会前应该已经看到数字,其依然强调容忍增长目标弹性,强调稳增长是为保就业。因此,很多人期望的微刺激估计短期内不会出台。
“我们之前已提示今年要警惕2008年重演,注意防范风险。风险偏好下降,但应看到增长的水分也被大大挤出,不必惊慌。”
凯投宏观发布报告也称,中国较弱的经济数据不太可能引发政策转变。政策制定者将会继续允许投资的进一步下降,这将不可避免地使得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延续放缓,但决策者可能并不会出手相助,具有弹性的增长目标,将会容忍经济出现更低的增长。
财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