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
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骗术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骗子们看上去实在太不好学了,怎么也不开拓创新一下理念,这么out的东西还有人信吗?最近,微软的研究人员回答了这个问题,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从“尼日利亚王子”说起
在英文Email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10%作为酬劳。如果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以事情进展不顺利为由,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尼日利亚王子”就是这样一种没有任何高明之处的诈骗方式。
这种骗术在之前的纸制信件里就开始流传,后来是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谓“经久不衰”。由于不断被冒用名义,尼日利亚政府在1991年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微软的研究人员想弄清楚的是,这封文笔都不通顺、谷歌就找到的邮件为什么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他们为何不写些生动形象、新颖逼真的版本?
依据损失设定的灵敏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目光移向与诈骗邮件风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报器。
在宿舍里,火灾报器常常半夜里叫起来,最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它为什么这么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警报器的本身“水平有限”,传感器总是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空气湿度变化、气温过高这些正常情况,因而就会产生两种错误:不应该响的时候乱响(falsepositive)和该响的时候不响(falsenegative)。可是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两种情况总是一个变小另一个就变大。如果把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它就会经常没火的时候乱响,但是有火的时候失灵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让警报器迟钝一些,就不会半夜里总是把人吵醒,可是真着了火它也容易不响。警报器的灵敏度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灵敏度才是适当的,要视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两种后果造成的损失(即成本)大小而定。对于警报器来说,如果没火的时候乱响,损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灾它没有发挥作用,就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让它乱响几次以防万一。
警报器不该响的时候响、该响的时候不响的困扰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场景,不过灵敏度却未必总是要越高越好。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对一个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处于“半有罪半无罪”的状态,法庭也会像火灾报警器一样犯两个错误:把好人冤枉成坏人(falsepositive)和把坏人当好人放了(falsenegative)。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灵敏度调得高一点,就意味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如果把灵敏度调得低一点,就意味着“永远不冤枉一个好人”。比较一下两种情况的造成的损失,如果把一个好人误判为有罪,这样的冤案哪怕只有几起,也会让法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比暂时放掉一个坏人的损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数国家在这里会把敏感度调得比较低,这就是所谓的“疑罪从无”。
骗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灵敏度和诈骗短信有什么关系?微软研究人员认为,骗子发电子邮件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处。
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个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不过,大家要搞清楚的是,仅仅对骗子的电子邮件有兴趣,回复了邮件,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称得上被骗。人群里最后上当的人的比例跟电子邮件内容没很大关系,因为上钩者不会只因为最初的邮件内容就汇钱给骗子,更关键的是接下来与骗子的联系情况,一旦“上钩者”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就会中断与骗子的联系。电子邮件的质量相当于“灵敏度”,会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骗子们的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就是:
falsepositive:把人群里本来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钓上来了,进行行骗。
falsenegative:错过了人群里很傻很天真的人,没有骗到他们。
容易看出,骗子整体的骗术相当低劣,而如今人们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万分之一。如果“尼日利亚王子”的邮件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相当于把灵敏度调高,falsepositive会变大,falsenegative会变小,这就意味着骗子起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上当交钱的人未必会增加多少,结果不见得划算。
那骗子在两种情况下的成本各是什么呢?
falsepositive:骗子进行这种诈骗也不是没有投资,群发邮件没有多少成本,可是如果跟钩上来的鱼一对一联系起来,成本就变大了。如果联系的人比较多,需要雇用更多的“客服”,需要开更多的银行账户,需要制作更多的假材料,甚至还有把“放蛇”的警察引进来这种风险成本。最后这些不傻也不天真的人会在深入的交流之后发觉真相,拒绝交钱给骗子,那骗子就是白忙了。
falsenegative:很简单,最后交钱的人少了,骗到的钱也减少了。
综合下来就是,彻底把一个人的钱骗到手概率不大,falsepositive成本不小,falsenegative成本没想象的大,三个因素合到一起会迫使骗子降低钓鱼的灵敏度。他们故意发一些很假的邮件,这样上当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减少跟“钓上来的鱼”辛苦联系一番,最后却一分钱没骗到。这一方面说明,现在这年代骗子们行骗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行业越发不景气。另一方面也说明,骗子们其实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网易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2/0904/259087.html
相关新闻
“我想包养女大学生” 这句话后 87万没了!(图) 在相亲机构当了半年兼职红娘,我悟了! 房子6万,四季如春,他们却哭着逃离“新鹤岗” 为什么总感觉北京不像是一个东亚城市? “我想包养女大学生” 这句话后 87万没了!(图) 中国惊爆大规模诈骗医保 牵连超过100公私立医院 已15人被捕 亚裔男假扮好莱坞明星 竟骗了2.3亿(图) 女共谍郭华萍与新加坡洗钱案情侣共同经营诈骗园区(图)上海男子诈骗460万包养3外遇
网恋“海归”美女主播 男1年打赏400万倾家荡产(组图) 沪女网恋6年“男友”竟是表嫂伪装 被骗20余万(图) 加州湾区华男涉骗近百人200万元 逃回中国前被逮捕诈母200万人民币棺材本 上海男子被捕
七种诈骗术易上当 玩家操控华人心理 中国经济困境下 求职若渴的中国年轻人成为诈骗集团目标 斩断中共国犯罪网 菲律宾全面禁止这一行业(图) 韩国网络实名制:最终被判违宪 退出历史舞台 卖过“复活项链”! 6000万粉丝网红被立案侦查(图) 王丽坤的这个前夫 开创了骗子新高度…(图集) 女子要买18万元黄金首饰 店员果断报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