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1岁的时候与母亲的珍贵合影,在那个年代,这张照片能保存到今天实属罕见!
这张照片本身已经足够震撼!
刘晓庆鲜为人知的家庭身世首次揭秘
上世纪50年代,刘晓庆出生在四川涪陵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左邻右舍都知道,刘家大女儿调皮捣蛋得出奇,越是禁止的事她越要做,游泳、爬树、拔邻居家的萝卜……一天到晚疯玩,还经常逃学。为了监管她的行动,父母和老师联手做了一张表格,把刘晓庆每天离家、到校、放学、到家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但还是管不住她。刘晓庆宁愿在树上“搭窝”也不回家。
“那时我挨了好多打,但随便怎么打都不求饶。有一次母亲把我的鼻子打出了血,我就故意低着头,让鼻血一直流,在地上流了好大一摊。母亲终于心疼了,给我说软话,我才肯‘屈尊’去吃晚饭。”
在学校,刘晓庆更是争强好胜。小学毕业后,她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主修扬琴专业。但立志当演员的她根本不喜欢这个“大家伙”,经常看童话书打发练琴时间。结果,在学年结束的实习演出上,她在同一个音节上卡壳7次,被老师吼下台后大哭一场。从此,刘晓庆开始发奋练习,毕业时成了演奏尖子,但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骄傲的公鸡”。
1980年刘晓庆获得的人生第一个奖杯,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这个戏正是她和已故艺术家陈强合作的
如今这个巨大的奖杯看来有些滑稽,仿佛是奥运冠军一般,
但它却预示着刘晓庆在人生旅途上的确是一位常胜冠军!
刘晓庆一直相信“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的道理,和电影《小花》中那个抬担架上山的何翠姑一样,刘晓庆的人生也是一级一级“爬”上去的。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刘晓庆被分配到宣汉县农场干农活。由于有文艺特长,2年后她被宣汉县宣传队看中,不久又被借调到襄渝铁路宣传队。“清晨5点我就叫大家起来压腿练功,队员们都怨声载道。生活非常艰苦,劳动又十分繁重,大伙儿都冲着我哭,我把眼泪拼命忍着。”偶然间,刘晓庆发现了一个参军的机会,她不顾一切跑到县城,使出看家本事毛遂自荐,结果真的如愿成为达县军分区宣传队的一员。1974年底,她调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演出话剧《杜鹃山》的第三场。
1975年初,刘晓庆调入话剧团还不到3个月,就被前来挑选演员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看中,邀请她出演电影《南海长城》的女主角甜女,合作男演员是当时的大明星王心刚。在海南岛拍戏期间,部队请剧组看电影,王心刚受到英雄般的礼遇。深受震撼的刘晓庆兴奋地对另一位女演员陈祖荣说:“看着吧,我将来一定超过王心刚!”
此后刘晓庆相继出演了《小花》、《瞧这一家子》等电影作品,声名鹊起。1980年,她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时,已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当年的捣蛋鬼终于成了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