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私募公司黑石首次撤资中国房地产
本报讯 据美国媒体昨日报道,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已同意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价格为14.6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地区房地产投资中撤出。
报道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交易将于今年11月初完成。据悉,黑石集团于2008年购入该物业,总面积为4.2万平方米,当时价格为10亿元。而在持有该物业的三年时间内,黑石集团将其出租率提高至了超过90%。业内人士认为,在盈利水平未出现大波动的情况下撤资,黑石集团此举难以理解,有可能是看空中国商业房地产未来走势。
但亦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国对于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但是国外私募股权投资者在购买中国资产时面临着不少限制,这使得国外投资者进入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时能力十分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黑石集团近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减持动作频频。9月16日,港交所数据显示,黑石投资以每股1.85-1.874港元的价格减持中国中铁(601390)H股1.66亿股,合计套现3.08亿港元。减持后,黑石对中国中铁好仓持股量由7.36%下降至3.42%。
黑石集团新闻发言人安德森拒绝就撤资事宜发表评论,而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也未就此事表态。事实上,新世界百货官方网站22日已经披露此次交易,该网站公布名为《收购一家位于中国上海市持有一项物业权益的公司》的公告。
该公告称,这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155号,名为调频壹广场Channel1的物业,由美国黑石集团在上海的独资企业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营运管理。新世界发展的全资附属公司天鹏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买方收购出售股份。新世界在公告中提到,此次收购事项将进一步强化该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影响力。
据美国媒体昨日报道,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已同意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 发展有限公司,价格为14.6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地区房地产投资中撤出。

港股上市大陆房企市值缩水榜
中国海外发展缩水238亿元,成为房企“缩水王”
本轮股市大跌,房地产企业损失惨重。根据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前50强公开数据统计得出,50家上市房企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内,由于股价下跌,市值缩水总计超过1800亿元。
根据9月23日港元对人民币汇率1∶0.8185计算得出,从8月22日到9月23日一个月时间内,50家上市房企共蒸发人民币1858.18亿元,其中在香港上市的房企有25家,共蒸发人民币1380.65亿元。市值缩水最大的是中国海外发展,约人民币238.13亿元。
上周四,受信托公司对绿城中国房地产业务调查事件影响,房地产股集中爆发恐慌性下跌,许多一线房地产个股跌幅巨大,比如万科、首开股份、保利地产等个股跌幅都在5%以上,绿城中国港股股价更是暴跌16.23%,而上周上证指数的跌幅才1.98%。
房地产行业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而今年由于受“限购令”以及信贷紧缩的影响,房地产“金九”预期落空。由于近期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产个股股价在大盘的弱势下也逐步下行。
统计结果显示,50强上市房企市值缩水超过人民币百亿元的房企就有7家。市值缩水“冠军”为中国海外发展,缩水额高达人民币238.13亿元;碧桂园紧随其后,达到人民币135.31亿元;第三名为龙湖地产,缩水额达到人民币133.33亿元。
此外,华润置地、恒大地产、万科A、雅居乐地产,市值缩水额都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分别为人民币133.19亿元、129.22亿元、114.35亿元和106.02亿元。
而市值缩水榜前十名中的后三名富力地产、保利地产和SOHO中国,同期内由于股票下跌,资产也分别蒸发了人民币72亿元、64.84亿元以及52.24亿元。在市值缩水榜前十名中,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达到8家。
50家上市房企中,市值缩水额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有新城B股和浙江广厦,市值缩水额分别为人民币0.32亿元和0.17亿元。而上海复地因5月13日在香港退市,无法统计市值变化。
【相关链接】
106家上市房企债务破万亿
据经济之声报道,106家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的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22%的业绩增长背后,一个尴尬的事实让人惊讶,房企背负的债务也已经超过万亿元。
上半年,上市房企整体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2%,负债总额突破1.09万亿元,同比上涨41%。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流动负债已经占到负责总额的70.6%,同比上涨54%。
与持续走高的负债总额相对应的却是银行贷款的不断收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到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5.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3%,比去年同期下滑1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106家上市房企存货上涨39%,达到9640亿元。也就是说,房地产全行业存货总值远超流动负债总额,只要出货就可以套现还债。
但是如果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攀升,开发商不得不降价,存货就会缩水,房地产业便会资不抵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