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初期曾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李雪峰到天津工作,全市围绕着保李还是反李的斗争非常激烈,造反派们在市中心商业和平路的延长线,东马路与北马路交口的东北角书店楼顶上挂了一个硕大的李雪峰头塑像,整个脸是象鬼一样的深绿色,两只眼睛是两盏一闪一闪的红灯泡,面目狰狞呲牙咧嘴,嘴里吐着红舌头,阴森可怕,上面挂着一条大标语:"打倒李雪峰!李雪峰的脑袋倍儿绿倍儿绿",("倍儿"是天津方言,表示very的意思)。 (阿波罗网 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
保皇派们面对此景就组织反攻,就组织起兵将到那里去游行,高呼"坚决拥护李雪峰同志!","坚决捍卫无产阶级政权!"
造反派在反对李雪峰的游行中并不直接高喊"打到李雪峰"的口号,而是由一个头头对着扩音器大声高叫:"李雪峰的脑袋...!",然后众人一起跟着高呼:"倍儿绿!倍儿绿!"。天津人真逗哏儿,把一场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搞得很滑稽,很有乐趣。
李雪峰虽然离开了北京主战场但在天津还是上了批斗台,头戴着纸糊的绿帽子被红卫兵揪斗到台上。台下革命群众分成男女两个方阵,整齐排开。批斗大会正式开始,男方阵高喊口号:"李雪峰的帽子......",女方阵对曰:"倍儿绿、倍儿绿......"。男方阵接着喊:"倍儿绿怎么办......",女方阵:"批判、批判......"。
人们想起文革的批斗会,肯定会认为是人潮汹涌、山呼海啸的一片混乱场景。但天津人挺特别,偏要组织起男女方阵,喊的口号还要编排得顺口,一件本来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却搞成了一场哈哈闹剧。
当时天津的军代表刘正,是六十六军的军长,好像是刘正没有支持造反派,于是很快全城都刷满了这样大标语:"刘正不支左,叫他上厕所!","刘正不支左,操你大J-B!"(当时的标语是汉字,确实太低俗了就用字母代替吧。)这样的大标语在那时也能堂而皇之刷到大街上,不知每天男女老少从这样的大标语前走过会有什么联想?高大的建筑物上刷着那两条著名的大标语,游行队伍中男女都有,从大标语前面慷慨激昂地走过,在那谈性色变的年代全都没有异样的反映。
那时候写名字是同音异意字,都是挖空了心思去骂人,如标语"打倒李血疯!"就是打倒李雪峰。"打倒泻血恭"是说天津市委书记解学恭,"泻血恭"的意思是泻肚拉出是带血的屎。公安局长江枫的名字叫"江疯"并冠以"变色龙"的定语。
以上是天津市地方的低俗文化,细想起来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立四新"的"新风俗"吧?而全国通用的低俗文化是在1976年。那一年两报一刊发表元旦社论,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两首诗词。有一首诗《念奴娇·鸟儿问答》,叫人难以忘记的诗句: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于是乎举国上下一片"放屁"之声,无论是电台、报纸、期刊都在异口同声地"放屁","不须放屁",没经历过那时代的人看一下1976年的报纸、期刊就可知道那时的大好形势。
有一次厂里召开学习毛主席诗词,学习元旦社论心得会,主持人是位副书记,此人基本是半文盲,柬埔寨他读做东埔寨,经常有不少莫名其妙的口误,此人是对人马列,对己马虎的革命左派。那天他按照秘书写的稿子念了一遍,到最后又朗读毛主席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当念道:"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的时候,此君一个响屁放了出来。那声音随着麦克风喇叭功率放大了许多倍。死气沉沉的会议顿时活跃起来,人们哈哈大笑。
人们说:看来这土豆烧牛肉就是不能吃,吃完了就会放屁。光吃一些土豆就放这么响的屁。土豆如果再加点牛肉,那个屁还不是又响又臭?能震死人,熏死人!
讲一点儿荒诞低俗的文革故事,追根溯源研讨产生低俗文化的背景,别忘了中华民族有一段荒唐、耻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