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泰兴幼儿园惨案被人掩盖的那些惨事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记者手记:泰兴幼儿园惨案被人掩盖的那些惨事


  一.

  在一番纠结之后,我终于踏上去泰州采访的路。

  因为很多可以想象的原因,这一次的采访需要顾忌的地方还真不
少。这让我一开始就有点沮丧,心里想的甚至有点悲凉。

  当那些孩子生死不明的时候,那有关信息日渐消失于公众的时
候,我期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将最起码的信息公诸于世,但是很显
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去泰兴前,我已经在网上搜集到很多素材和资料,最关键的,我
看到了顾志坚的博客。

  顾志坚是泰兴本地一位热心的网友。

  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他赶到了幼儿园血案现场,并且与多位受害
者家庭取得联系,并且及时发布了一些他们的消息,他是在做一位公
民记者的活儿,我很敬佩他,正如我后来在稿子里写的那样,这个矮
个子、说话短促有力、具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执着信念的中年人,
做这件事情的风险是可以想象的。

  他很有勇气,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在网上,我到了泰兴后,给他打
电话,听筒里的声音干脆的很,不过也带着很重的怀疑,当我邀请他
到我住的宾馆面谈时,他说,这个不安全,至于这种不安全来自于何
方,他又说,电话里说不方便,因为他的手机可能已经被有关方面*
听了。

  这是我能够理解的,在过去很多次类似的采访中,相似的情况不
断出现,这些善良的人,为了起码的真相去奔走的时候,需要承受
的,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二.

  在泰兴,我始终陷于两种对立的话语之中,一个是官方的,一个
是民间的。

  前者可以在当地的电视新闻和报纸上海量的获得。

  在这个话语空间里,劫后余生的幼儿园立即充满着欢声笑语,孩
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跳舞,面对镜头,老师不断鼓励着孩子大声
笑着说儿歌。

  而老师则不断的告诉观众,“我们这里秩序良好,一切都好”。

  更关键的,在描述案情本身上,官方传递出来的信息里很少看到
具体手上孩子的情况,也看不到这些受伤的家庭的面孔,有的则是某
某领导再次莅临慰问,在这些报纸和电视的头条的位置,那些领导的
名字被详细的认真的罗列出来,占据着信息的主要位置,而真正的伤
者,似乎只是一件道具,在需要出现的地方,合适的闪一下,至于他
们是谁,伤的多重,受伤其间吃喝拉撒如何,他们的家庭对日后的生
活都有哪些担忧和期盼,这些属于真正主角的信息,你无法看到。

  后者,民间的话语中,事情的烈度和悲惨以最煽情的模样被不断
演绎。

  每一个人都有一套说辞,年老的年轻的,靠近案发现场的商家,
抑或远离城区的村镇,不同圆圈里的人带着自己生活环境的想象,理
解着这个悲惨的故事。

  毫无疑问,在这些讲述中,事情的细节是有一些不准确的,但是
这种带着浓烈猜忌和质问色彩的话语体系是有价值的,也是无奈的,
因为在案发后,在媒体的一番短暂报道后,官方几乎控制了所有的信
息发布的渠道,甚至那些网络论坛中的帖子都被删除,信息一下子真
空起来,人们的怀疑和猜忌也就在所难免,谁也不想做不明真相的群
众,但是政府得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这是我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跟
我说的话。

  三.

  在当地的采访是艰难的,我需要控制自己的行动,避免不必要的
麻烦。

  这一点我和顾志坚都很明了,所以,我们最后的见面地点,选择
在距离城区20公里外的黄桥镇上。

  顾志坚说,泰兴城区太小,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还有那些“看
着”他的人,不可预料的情况太多。

  他反复跟我说,自己因为发帖及时公布信息,已经被陪同喝了
茶,这是一壶苦涩的茶,他不希望因为他让我受到牵连。

  关于喝茶的情节,我在成稿时候选择了克制,因为我已经被提
醒,我只是有保留的在文中提了一下,但是最后见刊的稿子,就连这
一提都被删的鸟无影踪。

  所以,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详细一点讲讲喝茶时候的一些故事,当
别人不尊重你的劳动成果时,我得尊重我自己。

  那天是5月4日,下午4个男人到顾志坚家里,当时,顾志坚的
老婆已经带着孩子离家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离开前,老婆给他最后的
通牒,不许再发帖子,你可以默默的去帮助那些受伤的家庭,但是不
要再站出来讲话了。

  老婆的话情有可原,一女人,为了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提醒自己
的男人。

  可惜这个男人是个榆木疙瘩,他已经不能离开这件事,他无论是
去找目击者还是接受我的采访,说的最多的就是,都不出来说,哪里
还有真相,哪里有正义?

  这是大实话,但也有点迂腐,在当下,在一些人看来。

  所以,因为这份迂腐的执着,被请喝茶也就在所难免。

  来的四个人,都没有穿制服,但其中两个人都是熟面孔,一个是
滨江派出所的杨所长,一个是国保大队的苏队长。

  整个谈话基本是还是平和的,但交锋已经不可避免。

  他们让顾志坚不要再发帖子。顾志坚问了他们4点:

  一是,我们都是父亲,发帖子关注此事目的就是想保护我们的孩
子,“人同此心”,有什么不可以?

  二是,到现在都没有知情权,凶手的动机是什么?

  三是,到底有多少孩子伤亡?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和联系方式?这
样不就可以避免谣言了吗?

  四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删网友关于此事的帖子,这不是在侵犯
我们的表达权吗?

  杨所长的回答:

  一是,动机不能透露,防止更多人去效仿。郑民生案就是报道太
多,引得效仿。

  二是,孩子们都太小,公布名单会侵犯隐私权。

  三是,删帖只限于泰兴地区,别的地方是别的层面所为。

  四是,以后再发帖子,可以先给我们看一下,把把关。

  对于杨所长的话,顾志坚又反驳道:

  如果说公开报道会引来效仿,那么,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还要报道
美国纽约广场的爆炸案?就不怕有人效仿吗?

  唯有知道真相,民众才能安定。

  而所谓保护孩子的隐私权而不便透露信息,这看似有道理,但让
我想起一段民谣,是这么说的:

  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
  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
  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
  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
  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
  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
  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
  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
  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

  在我采访的很多老百姓看来,这事儿其实很好解决,政府应该及
时发布消息,将孩子的伤亡情况列出一个表格,每一个人都是什么伤
情,需要多久康复,是否会有后遗症,等等,就好了,这么一座,大
家都踏实了,虽说这背后是社会原因,有政府管理的问题,但毕竟这
事儿是突发的偶然事件,谁也不会无理取闹一定要揪着政府不放。

  而现在,地方政府一旦遇到类似事情,就立即主动扮演起施暴者
的角色,忙着堵抢眼,这一点在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中都显露无
疑。

  这其实不聪明,我知道政府怕影响地方形象,怕影响政绩,怕被
官员问责,但有些事情,换一个处理方法,换一个惩戒问责的模式,
将更加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民怨的化解。

  坦率的讲,现在的政府官员问责体系,是有问题的,最直接的一
个例子是,信访和社会事件中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成绩表,这就不完
全科学,这就造成地方官一定会努力压制消息,忙着大事化小,小事
化了,忙着各级公关。

  而这样一来,民怨无法化解,只会逐渐累积,这是真正的危险。

  四.

  在一般人看起来,他甚至是有点固执到家的男人,他的老婆临走
前留了话,再发帖就离婚。

  这是一番无奈的警告,老婆完全是好心,她看到了可能的危险。

  在这个环境里,顾志坚的作为确实会激怒一些人,而这样的后果
谁都可以想象,类似的故事已经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上演过很多次。

  但是,顾志坚太固执了,他说,如果谁也不出来说,那还会有正
义吗?这话听起来完全正确,也实在迂腐,我被这份迂腐感动了。

  顾志坚给我看他的手机,上面是各地的网友给他发的短信,大部
分是问候和支持,这让他心里很暖。

  采访中,我遇到了很多热心的网友,他们就在泰兴生活,我与他
们见面,看到的是一个个热血的汉子,而不再是简单的一个网民,他
们提供给我最大的帮助,开着摩托车带我去采访,或者一早给我送来
当地的特色烧饼,看似简单之举,却给我很多力量。

  因为可以想象的原因,我无法在稿子里和这里将他们的名字罗列
出来,我只能默默的感谢他们,在我的心里。

  可能是老天在帮忙吧,有一些线索完全是偶然获得。

  比如我坐着出租车从县城赶到乡村的路上,一起搭车的农家妇女
正是案发时的目击者,她告诉我,那天早上,她到县城里给自己老公
交保险费,正办着,柜台里的女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说自己的孩
子在幼儿园出事了,立即赶过去,她也跟着过去,一路上不断安慰那
个女工作工作人员,“应该没啥大事”,这是基于他们过往的生活体
验说的话,因为在这个苏中小县城里,久违命案,大家能想到的最恶
劣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场斗殴啥的,谁也没有想到,现场的惨烈是如
此,她说,隔着幼儿园的大铁门,她看到4个孩子满身鲜血,已经躺
在地方,不动了,她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而那些正在遭受砍杀的
孩子,没有一个在哭,他们完全吓傻了。

  那些遭受了劫难的孩子的家长,都是善良的,他们面对采访时
候,很冷静,没有过激的言语,看到逐渐好转的孩子可以微笑了,他
们也跟着笑。

  但没有人可以预料将来这些孩子会有怎样的生活,这一场劫难意
味着什么?我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平安,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网络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0/0519/16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