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悬殊被视作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 (罗君豪摄)
【东方日报专讯】香港社会不再和谐,爆暴动的危机逼近。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昨公布每两年一次的「香港和谐社会」民调结果,首次确定本港已非和谐社会,七项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全面恶化;同时更发现支持以激烈手法抗议的并不限於「八十后」,而是跨年龄组别趋势。研究所副所长王卓祺分析指,曾荫权上任后具体政策不多,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相关)只会零碎地「派糖」,加上政策令人觉得向大财团倾斜,犹如容许「大笨象喺后花园跳舞踩死市民。」他警告,若政府再不对症下药,民怨终会「爆煲」。
中大的有关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首次调查於二○○六年进行,最新一次则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一日期间进行,访问约一千名市民对香港社会和谐的看法,结果发现「香港是和谐社会」的比率大跌,由○六年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八,○八年微跌零点三个百分点,及至今年遽跌十一个百分点至百分之二十六点五。以一至五分量度表作评估,以三分作界线,调查首次确认香港不再是一个和谐社会,均值只得二点九八。
为求数够票 官民矛盾激增
七项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亦较两年前全面恶化,当中以「穷人与有钱人之间的矛盾」居首位,百分之六十四点四认为情况严重;而恶化得最快的是官民矛盾,百分之五十六指情况严重,较两年前飙升二十五个百分点。更甚者,政府在促进和谐表现的九大范畴合格比率全线下跌,当中「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加强家庭凝聚力」、「照顾低下层利益」及「推动民主政治」更被评为不合格。
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前衞生福利局副局长何永谦指矛盾缘於政府管理理念出问题:「过去两、三年政府做嘢根本符合唔到民意!」他指,九七年前政府政策必须得到广大民众支持才推出,但现在政府只要在立法会「数够票」通过便「去马」,如早前将旧楼「强拍」门槛由九成下降至八成是一例。再者,本地生产总值自「沙士」后上升达三至四成,但低下阶层以至中产的收入不升反跌,令香港出现仇富情绪。
王卓祺指,激化香港深层次矛盾的主因是曾荫权上任以来,未有推出具体政策解决,若政府再不作出回应,终有一天民怨会「爆煲」。他更指,香港过去曾经因贫富悬殊及青年出路问题出现「六七暴动」和八一年的青年暴动,随后政府才作回应,推出一系列的社福政策。他拒绝评估本港是否会再面临一次暴动,但促政府定期举行高峰会听取民意,并就公平竞争法立法和为低下阶层提供收入补贴,缓和社会深层次矛盾。
形势严峻 只欠一个激发点
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指,民怨积累多年,政府却採取鸵鸟政策,他认同目前形势严峻,若不小心处理,社会有条件暴动,只欠激发点。中产动力主席冯炜光也指,社会缺乏向上流动机会,置业难更添怨气。
对於有关调查结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只是把政府所有有关扶贫的措施「背读」一次作回应。
*******************
2010-04-09
香港中文大学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港人首次认为香港不是一个和谐社会,同时有约超过153万人赞成采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图片:对香港是否是和谐社会的调查已经跌落平均值 (心语制作/数据: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每隔两年连续三次进行“香港和谐社会”持续性研究计划,星期四发布最新调查报告发现,民意首次认为香港并不是一个和谐社会,而社会深层次矛盾恶化的程度,令人深以为忧。调查还表明,赞成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的受访者,较2008 年的21.4%多了4.5 个百分点,达到25.9%,两年内增幅超过20%,显示市民对现状之不满和无力。
对此,参与过几场社会运动的八零后青年黄平欣,星期五向本台表示:“我觉得政府看到这结果后应该反省一下他正在做什么,我们为何要站出来参与一些行动表达我们的意见?就是因为政府不听我们的意见,我们除了这些比较直接的行动之外,已经没有其它的方法才会选择这些他们认为比较激烈的行动。所以,我觉得政府这时候不是应该去怪或去埋怨一些市民,说他们没有好好地去思考就去做这些行动,他们更加应该想一想自己的管治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近期,香港社会出现一种新现象,过去原本都是左派及亲政府的支持者采访激烈的方式和言语来挑战及打压泛民主派及其支持者,但随着八零后青年的觉醒,越来越多反政府人士用激烈方式来对付过往的维园阿伯。例如,有个化名为马草泥的青年近期不断在公众论坛发言,因为词锋锐利而备受注目。
今年的调查,认同香港是和谐社会的受访者,只有26.5%,较08 年(37.5%)和06 年(37.8%),下跌超过11 个百分点。香港《苹果日报》星期五的报导说,港人的民怨包括:贫富悬殊领先全球,官商勾结没完没了,政改空谈普选无期及保育抗争中漠视民意等。公民党九龙西主席余冠威告诉本台记者:“我觉得一个公平制度是可以解决社会上很多的矛盾,现在的一些制度其实是制造问题的,所以香港人在过去十几年每个人都感觉到制度的不公平带来许多民生的问题,香港政府还没发觉港人已十分不满,所以目前的情况对港府来说是很危险的。”
香港《苹果日报》星期五的报导说,有港区政协委员透露,近年香港社会不断出现激烈抗争事件,而且不再限于政治议题,中央一直高度关注。今年举行两会期间,不少大陆官员向政协委员们查询香港社会越来越多抗争行动的原因,有港澳办高层官员更说不明白为何这么多香港青少年上街,为何香港青年一辈要以激烈抗争行动表达不满。
香港城市大学进修学院高级讲师宋立功表示:“长期积累的结果,年轻一代新的价值观对施政的挑战,政府施政十二年以来很多的失误都造成现在社会不和谐的问题。”
香港《明报》星期五的社评表示:2005 年3 月,董建华以健康理由引退,曾荫权接任行政长官,迄今“执政”已经整整5 年,他一直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施政目标,不过,调查的发现,显示市民认为曾荫权不但未能促使社会更加和谐,反而有倒退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