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之 自作多情多自苦 青史无情最有情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王敬之 自作多情多自苦 青史无情最有情
自作多情多自苦,青史无情最有情
(美国)
王敬之

  历史上任何一位失败的英雄及受屈的好官,总能博得人们的尊敬和同情。当代人笼统地以为是非自有公论,充其量只能是出于人性本能同情比较正直厚道的好人,厌恶十分奸邪刁钻的坏人而已。至于要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立即作出明确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上是我对赵紫阳《改革历程》一书的总的读后感。

  此书一出版就洛阳纸贵,似乎代表赵紫阳的死后哀荣,公道自在人心。我以为不尽然。赵氏这本回忆录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历尽艰辛,其本人以及那四位幕后推手的长期挣扎,意志和毅力确很感人,应享这出版后大受欢迎的果实。然而,千方百计横加阻挠,肆意迫害这些人的公民权利的中共当局,难道无功可居吗?没有这样一个阴森恐怖黑暗险恶的大环境,此书之撰写与出版能有这样轰动的效果吗?人们在向赵氏及诸推手顶礼致敬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这些衮衮诸公原亦是这架迫害机器中的主要部件和重要零件。在赵紫阳遭受迫害之前几十年,这架绞肉机已经绞死了多少无辜生灵?

  当然,绝不能因此而将他们这些人与那些死心塌地的酷吏恶棍等量齐观。他们最后受到冤屈和折磨,值得同情,也不能抹煞后来的不公正待遇。问题在于赵紫阳只对他自己的遭遇忿忿不平,而对中共过去的劣迹并无彻底反省和认识,请看他书中有这样几句话:“像我这样不管怎么说在国内外有些影响的人,他们总不能完全搞秘密审判……”。我觉得遗憾的是,他到这种时候还是不曾想到那亿万在国内外没有影响的苍生曾陷入过远比他更惨的境地,仿佛这些蝼蚁们受罪就无足道哉。更可怕的是他依旧信誓旦旦:“(即使)开除出党也并不影响我的信仰和理想”,显示了他对中共的一往情深。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一历史现象之所以难消难解,正是由于有大批怀着信仰和理想的革命志士存在。他们这些在艰难困苦中对信仰和理想多情有义的人,大有可能构成阻碍历史前进的沉重的绊脚石。以赵紫阳为例,他写道:“本来经过文化大革命,痛定思痛,在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党章》,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都对避免文革的错误不再发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六四’后对待我的问题上完全无视这些规定,公然践踏这些规定,把文化大革命中极左的那一套又搬了出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赵公啊,不是你没有想到,是你没有开窍!堂堂总书记居然也像普通老百姓一般把文化大革命看作异数,而迄未正视文革其实是中共的本性和本能,文革基本上未脱中共行事的常规,哪里是什么“过左”?

  中国共产党内像赵紫阳那样执着于信仰和理想而投身革命的大有人在,出于信仰和理想也办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由于这些人大多数未全泯人性,因此共产党确是依靠这些信仰、理想和人性一度赢得过全国大多数的人心,成就了中共的党天下,并坐稳了天下。可是,这些信仰、理想和人性全都与共产教义背道而驰,与绝大多数极左的原教旨主义者格格不入,党内历次两种势力恶斗的结果,必定是这批多少抱有信仰和理想的志士仁人出了局,让那批“左”或“极左”、其实什么理想也不抱的大大小小地痞二流子得了势。中共的本质就是如此,指望它改革什么?能改革出啥名堂?

  赵紫阳的悲剧在此,“六四”的悲剧亦在此。归根结蒂,这是整个中国的大悲剧!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争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0715/13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