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两位广西艺术学院的美女学生街头反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图片来自南国早报网。
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中国人吸烟是由外邦传人的,故有"洋烟"之称。据考证,烟草传入中国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明末崇祯帝,曾多次下达过禁烟令。清人入关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烟,但却是禁百姓,不禁皇族。而由于种烟有利可图,民间自然趋之若骛。同时烟草又是清王朝的一大税源,光绪年间税务大臣称,纸烟一项,日销四百兆厘。所以烟草在清朝并未真正禁绝,而且随着清末殖民侵入和民族资本工业的兴起,烟草工业在中国得到大规模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烟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研究。和西方反烟浪潮几乎同步,中国也开始计算烟草带来的损失。1989年,一份烟草报告称,我国因吸烟导致的经济损失达270.76亿元,超过当年国家由卷烟生产获取的240亿元税收。其中用于治疗吸烟患肿瘤、心脑血管病及慢性肺部及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为69.42亿元,因吸烟导致劳动力丧失带来的损失为25.81亿元,被动吸烟损失近9亿元。此外,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用来种植烟草的耕地达150公顷以上,如果从其中拿出30%用于粮食生产,按每公顷产粮7.5吨计,每年可节约进口粮食的外汇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亿元。根据我国烟草消费量迅速增长和居民开始吸烟年龄提前的状况,研究报告还推断,2000-2030年,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患病死亡人数,将由116万上升到317万。而中国目前的烟民数量约为3.2亿,约占世界吸烟总人口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