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庙:艾未未的“轻盈堡垒”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老虎庙:艾未未的“轻盈堡垒”

 

 

本文作者(左)与艾未未

草场地,285号,走进那被许多人记录过的艾未未建筑时,我脑海里立刻蹦出的,是一个听起来自己都感觉奇怪的词汇——轻盈堡垒。

  和照片所不同的,是院落里的“树长起来了”,可不是么,1999年(倘若我没记错)至今,十年,从一爿菜地到今天镜头里有婆娑树影于前景遮蔽,一切都映照了惊人巧合的多个年份的临近: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如今这里有个十年,难道属天意契合?

  在艾未未的经历中有“1980年第二届《星星画展》http://24hour.blogbus.com/logs/1861573.html,中国美术馆,北京”的记载。一直想问艾的是——画展结束那天,在三楼半拐弯处的简单小结会上,和你、和画家们一起的我又有几多距离?也许艾在第三层阶梯,我则在第六层,大家席地而坐,见证了那个代表中国80现代美术大潮曾经的汹涌……

  29年后……艾邀请前门流民救助队员和四川地震的部分救助队员来“轻盈堡垒”做客。我们所想交谈的就已经不是美术馆那个台阶上的老话。

  我看到过艾未未一篇博文的标题《三十年前三十万的死亡和三十年后十三亿人的精神死亡》,却没能搜到,因此至今未读。但只从文章的标题,我想我已经完全领会。当艾工作室的年轻人把一副四川省地图挂上工作室墙壁的时候(见末图),我已经准确感受到了大家在网端看到的一个现代艺术家的思维年轮。

  因为艾未未的工作室居定火车道旁,列车驶过一刻,荔蕻说是拖拉机——因为她下过乡;我说是火车——因为我修过铁路;在场的年轻者则一时间懵懂——因为身处汽车时代,这分贝就听起来有些夸张……我不禁想起艾在对《南都周刊》记者的谈话(2008年3月)里说过:我为什么选这个地儿。我看到这地儿有火车,然后我自己对火车又很有兴趣,它能够时不时的两三个小时过去一次,那么能提醒我一个时间上的变化。

  29年,时间轮回而来,变化亦在必然,我们在今年又该为此间逝者做些什么?同样又该为活着的人,做些什么?

【附录】流民救助队员韩磊的记录《草场地艾未未工作室聚餐略记》

  院内,阳光很好。长条桌上摆满了草莓、橙子、苹果、香蕉、小番茄、切片的萝卜。铺桌面的白布四角在微风中飘荡。羊肉串,烤馕,烧饼。啤酒喝多了,席间所言所闻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一脚脚踩进了土地里。略记数则:

  一、工作室的院子特别好。正对大门一幅灰砖墙,爬山虎从另一面墙上攀过来,由右至左,由密而疏,仿佛神经或血管,充满死亡与生命的张力。

  二、有人要与艾未未交换名片遭拒。艾说:我没有名片。名片是上一代的东西,我们八零后都不用。

  三、席散。众人三五成群各自扎堆聊。白猫跳上撤空的桌面打滚然后睡去。白布,白猫,在这个下午,在太阳底下,泛起一种奇异的光芒。

  走路回家。晕了。洗洗睡。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0324/12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