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开千名干部财产申报情况,引发媒体和网民热议,有媒体质疑:新官人均年收入仅3.1万元?为何设秘密申报?所谓公开还有意义吗?而且为何首先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区域公开干部财产?
新官人均年收入仅3.1万元?
据《都市消费晨报》2月17日报导,新疆阿勒泰地区首次在财产申报网上公开干部人数945人,加上1月份网上公开的55名新提拔初任申报的副县级干部,总计公开1000人的财产。许多媒体认为,官员财产申报是反腐败的核心环节。阿勒泰先行一步,尖刀刺向腐败的心脏。值得赞许,但也有人心存疑虑。
从阿勒泰廉政网上此前公布的新官财产来看,55名申报人公开的财产总额为175万多元,人均3.1万余元;财产秘密申报表根据保护隐私的原则未予公示。 新官人均3.1万余元的年收入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因为这个数字与人们的心理期望值有较大的落差。
有网友跟帖,对收礼申报一栏全部为无提出质疑:在当今腐败无孔不入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结果可信吗?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零申报。
吴伟平认为,要求申报的收礼不是亲友之间礼尚往来,要求干部申报的所谓收礼,实际上是刑法意义上的受贿和准受贿行为。但既然是零申报,这条规定还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
秘密申报:是稻草还是屏障
公开财产涉及每一个为官者的切身利益,敏感之极。此番阿勒泰公示官员财产所引发的震动不言而喻。从相关决定出台至今,作秀还是探索的争论始终是进行时,而争论的焦点则集中在官员财产的秘密申报上。
阿勒泰地区纪检部门称:没有完全公开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财产,主要是考虑保护领导干部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还有隐私权的考虑,所以采取了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做法引发公众热议:秘密申报究竟是贪官回头是岸的稻草,还是暗箱操作的屏障?官员申报的财产是否真实?
作秀论者认为,只要有秘密申报,就可能暗藏玄机。既然是公仆,就应该放弃更多的隐私权接受民众监督,否则,不完全的公示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有人认为其间存在着绥靖成分,至少在这一部份仍在逃避阳光照耀……
为何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区域?
讨论官员财产首次公开,几乎所有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破冰之举为何发自中国西北角──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区域?
另外也有很多人质疑,阿勒泰破冰能不能形成更大范围内的跟进态势?阿勒泰地区一些干部表示,官员财产公示应该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推行,相比东部,新疆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艰苦,官员财产公示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破冰过后还要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