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可能有大问题? 大陆人听谁的?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经济不可能有大问题? 大陆人听谁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国经济不可能有大问题

中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12日就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判断,他表示,不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会逆转中国发展机遇期的方向,相反,外需的减少为中国扩大内需提供了“倒逼机遇”。他并称,明年中国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大问题”。

  中新社报道,刘鹤是在12日开幕的《财经》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四大判断:

  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变,金融危机不会逆转中国发展机遇期的方向,其二,经济周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其三,外需减少对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其四,产能过剩,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更注重环保等公共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他说,中国经济今年出现工业增长、出口、发电量下滑的趋势,是因国际国内经济周期变化、国内经济结构出现调整所致。外需回落,但相当部分的产品仍有需求刚性。

  中国经济现状究竟如何?刘鹤表示,中国正处在调整和消化库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还将延续一个季度,阶段性下滑是必然的,不必惊慌。他预计有关行业下滑的趋势明年一季度将较为明显,之后会逐步回升,届时部分出口仍可恢复增长,城乡消费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他并乐观地判断说,“中国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大问题”,前所未有的挑战正为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

最高人民法院将采取六项措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我国司法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最高人民法院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六项司法保障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第一,最大限度保护国有金融债权。自1999年下半年迄今,中、农、工、建四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了金融不良资产总额超过两万亿元,各级人民法院将继续为国家金融债权清收提供司法保障。

第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人民法院将在相关案件审理过程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并对相关证据进行审查。

第三,依法制裁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在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中,严格审查确定借贷双方的责任,坚决制止那些企图通过诉讼逃债、消债等规避法律的行为。努力杜绝假借破产名义逃废、悬空债务的现象。

第四,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和制裁金融违规行为。对以不特定多数人为集资对象、以高利为诱饵,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刑事犯罪案件,将依法予以打击。

第五,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当前,一些证券机构、上市公司、投资机构操纵股价、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各级人民法院将妥善地处理好此类案件。

第六,加强协调配合防范系统性风险。人民法院在公司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存在不实披露或不合理估价等情形的,将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法院对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等违法行为,或者发现有引发系统性风险可能的,将及时向公安、检察、金融监管、工商等部门通报情况,统筹协调相关案件的处理和风险防范。

最高人民法院发言人倪寿明还介绍了民商案件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借款合同纠纷增长现象突出、买卖合同纠纷主动违约情况比例增大、房地产纠纷导致连锁效应、劳动争议案件增幅较大、外商撤资外逃现象开始出现、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逐步暴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被诉现象比较突出、金融案件纠纷增加并出现新的案件类型。

其中,证券权益纠纷案件同比上升了494.49%,劳动争议案件同期上升了93.52%,占案件增长幅度的前两位。
(本文来源:新华网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的是“三个稳定”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8-12-11

 本报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公布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振中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过去是会议之后出台措施,这一次在会议之前,因为情势变化太快了,小步调整已经相当多,各种措施基本都已经出台了。

  主要目的是“三个稳定”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温总理之前讲的“三个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因此所有的措施,包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不是有效最后就看“三个稳定”是否实现。前期工作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于统一认识、统一思想。

  保增长是首要目标。维护社会稳定是肯定的,保增长的目的表面看是保GDP,实际上是保就业。10月份之后最主要的问题,是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包括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都在下降,库存又都在增加。发电量大幅下降是掩饰不了的。明年第一季度整个形势怎么样,大家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有个春节,是生产的淡季,会更受影响。

  关注投资,更关注结构调整

  政府投资的力度很大,包括第四季度的1000亿和两年之内的4万亿,现在所有的投资加在一起将近18万亿了。但是这次会议我们比较关注的还是它所说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是投资过去就完了,现在强调结构调整。从目前投资结构来看,和大家所说的结构调整还有很大距离。比如,要素转变要由过去靠劳动力转变到依靠自主创新,但现在自主创新的投入还是很低的。

  注意巨额投资负面效果

  现在更强调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央政策非常明确,但这些贷款是否能使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拿到手,还是个极大的问题,我们经常在底下跑,心里很清楚。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中央非常重视,从前年起就开始强调,但落实到基层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的。

  也要注意落实过程中可能的负面效果。如提高出口退税政策,意味着提高出口补贴。美国钢铁行业已经提出不同意见,这就是潜伏下来的问题,将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会遇到麻烦。另外,4万亿也好,18亿也好,中央的预算投资是很小的,每年就是5000亿,这些投资的主要来源还是靠银行贷款,金融负担很沉重。

  我们进行过测算,如果按1998年应对1997年的比例来发行,明年国债数额将超过1万亿。现在投资这么多,5年以后这些赤字怎么解决?此外,还有投资过程中会否出现贪腐问题?投资效益到底会怎样?这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是落实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报记者韩福东

  ■回顾

  对经济形势政府判断逐步升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表示,现在中央采取措施的手段非常灵活,政府今年对形势的判断实际也在不断深化:

  1月有一个判断,当时温总理讲,国际的不可测因素多。

  到了3月18日,面对中外记者温总理加了两个字“国内”———“国际、国内不可测因素多”。之后的汶川大地震谁也没预测到。

  到6月底,温家宝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时有个非常重要的讲话,希望美国能够尽快地解决次贷危机的影响。那时很多人还是抱持着比较乐观的态度。

  7月底,德国著名经济研究机构IFO有一个全世界经济圈学术调查,包括美国的经济学家还认为今年下半年经济会趋于平稳。

  9月15日,发生最重大的事件———雷曼兄弟破产。但到11月初的时候,各方判断还不太一样。

  11月3日,中国日报登出一条消息,温总理说,现在金融海啸对我国的影响要比预计严重得多,5日,我国出台了10项新的措施。

  11月,美国花旗银行出现大问题后,整个情况就不一样了。

■声音

  将促进股市转暖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五项任务中第一条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昨日当天银行股大涨就是受此利好影响,银行和地产板块的走强预示市场在转暖。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PPI回落显示整个实体经济萎缩加剧,严峻的经济形势又使推出更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和财经政策成为可能,而政策力度加大会对股市有一定促进。

  利好农业服务业

  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此次政策真正的核心应该是鼓励推动农业和服务业这两大行业,对于先进设备制造业的推动以往也如此,而鼓励农业服务业才是最大的变化。

  人民币或继续贬值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会议提出把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继续稳定”,表明中央并不会把人民币大幅贬值作为刺激出口的政策提出来。但是,所谓“合理均衡”的界定在现有情况下仍有探讨空间,9月以来美元指数上涨超过10%,并不能说明现有汇率水平已经是合理均衡的,不排除未来人民币仍然会出现贬值。和讯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1213/11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