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是为了解开宇宙大爆炸之谜
***欧美两地官司缠身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31日报道,由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主持建造的LHC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计划,由数十个国家共同出资44亿英镑。 CERN计划在9月10日启动这台周长27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开展对撞试验。但欧洲人权法院日前证实,一批持反对态度的欧洲科学家已经对资助该项目的20个欧洲国家提出起诉,并申请对CERN启动LHC发出紧急禁令。

空中俯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
欧洲人权法院的发言人表示,法院已在8月29日驳回了对CERN紧急禁令的申请,但将继续对起诉方提出的该试验违反《欧洲人权法》、侵犯人权的指控进行审理。德国图宾根卡斯大学的化学家奥托・勒斯勒尔教授是该项目最坚决的反对者之一。他说:“CERN自己也曾承认,在粒子高速相撞时,可能会产生微型黑洞,但他们却忽视了这一风险。”
另外,美国夏威夷的两名环境学家今年3月已经向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美国政府干预LHC对撞计划,推迟其启动时间,直至其安全性得到充分证实。此案也将在9月2日举行听证会。
***人造黑洞吞噬地球?
根据勒斯勒尔教授的估计,LHC在试验中相当有可能产生微型黑洞,它将以指数倍的速度膨胀,并由内向外地吞噬地球,最坏的情况下,地球将在4年内消失。
不过CERN的发言人詹姆斯・吉利斯坚称,尽管LHC对撞计划将产生惊人的巨大能量,但不会对地球安全产生威胁。他说:“欧洲人权法院受理的诉讼中所提出的指控,我们以前就遇到过,我们也在一系列安全报告中做出过回答了。”
每次对撞会产生不同的粒子
CERN科学家今年早些时候曾发布过一份LHC计划的安全报告,并得到了外部专家评审团的认可。该报告指出,对撞机中产生微型黑洞的理论可能性微乎其微。比LHC高得多的能量碰撞在自然界也频繁发生,以接近光速而来的宇宙射线粒子经常在地球表面相撞,但地球也没有被哪个贪婪的黑洞吞噬。
***“上帝粒子”难于捕捉
事实上,人类进行粒子加速和对撞试验已经有近百年历史。1919年,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实现了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即利用阿尔法粒子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发现了质子。不久,人们就提出了用人造快速粒子源来改变原子核的设想,随后用人工方法产生快速带电粒子束的粒子加速器诞生。到20世纪50 年代初,有人开始考虑利用对撞粒子束来获得更高能量,并进而发明了粒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机是加速器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向运行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目前,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处的LHC就是一种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和招人争议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产生能量最强的。在环形的LHC内部,两个被称之为“强子”(质子或者铅离子)的亚原子粒子束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些粒子每运行一圈,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当两个强子束在高能状态下正面撞击时,将产生令人畏惧的反应能量,堪比宇宙大爆炸。
科学家希望能通过这项宏伟的撞击实验,发现在理论模型中形成物质质量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这个粒子的存在与否关系着现有的宇宙理论是否能够站住脚。如果理论假设中的“上帝粒子”确实存在,它将在碰撞后10亿分之1秒的时间内衰变,因此要想捕捉到它极不容易。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承认,试验要想获得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也还需要多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