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对比 > 正文
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小辉
 今天看到新京报的一条新闻: 《北京警方澄清虐杀狗传言 称入户宣传非入户查抄》,里面有段报道:“北京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处副处长王滨表示,目前他们主要是配合公安机关工作。他表示,按照相关规定,这次重点治理的九类犬,比如在重点管理区饲养大型犬、烈性犬;无证养犬;一户养多犬;流浪犬等。一旦无证犬被查获,将收容在犬类留检所。自收容之日起7日内无人认领、领养的,按照国际惯例处理。”

  当时一看,就吓了一跳,额的神,这个“国际惯例”还 ZTMNB。我只听说现在成天嚷嚷的银行卡收费、油价上涨、高薪养廉是国际惯例,什么时候,打狗行业也要引入国际惯例了?

  这些年,这两个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一个就是“国际惯例”,另一个就是“中国国情”。当对利益部门和垄断集团有利而对老百姓无利时,例如银行收费、油价上涨、高薪养廉、住房商业化等等时,他们就说,这是与国际结轨, 纷纷用“国际惯例”改进自己的工作,形成了一股采用“国际惯例”提价、涨价的热潮;与此同时,在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资水平、医疗保障、电信收费、房价等种种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情况时,给民众的解释却是“要照顾中国国情”。

  倒底这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是个啥子东东呢?也许是自己技术人员的缘故, 凡事喜欢较真追求逻辑清楚,心想:何不列个表格出来,一一对比,看个清清楚楚?于是,我做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整理了下方的这个《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表格中的内容与数据,没有夹杂我的任何评论与个人观点。所有的数据、资料、观点、评论的资料,都有出处, 来源于下表中的40篇文章:




数量 来源
35篇 中国最权威最官方的新华通讯社新华网的报道
1篇 163 网易新闻
1篇 sina 的专题
1篇 sohu 的专题
1篇 出国留学网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情况介绍
1篇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一)

项目事件 国际惯例 中国国情 资料数据出处
中国各大银行根据“国际惯例”, 收取跨行查询费等30余项收费

 

 

资金充足率:《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 8% 以上.

 

世界十大银行在 1999 年的资本充足率为 11.5%

 

资金充足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只有4.5%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托辞“惯例”的中国银行离“惯例”有多远?

 

 

工作效率

 

员工人数:与中国银行资产规模相当的汇丰银行只有 3万多人

人均利润: 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均利润为 5万多美元

 

净资产收益率: 花旗银行为 20% 左右,渣打银行为 14%

 

工作效率

 

员工人数:中国银行 20 多万人

 

人均利润:国有商业银行大约只有1000 美元/p>

 

净资产收益率: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有 3% 左右

 

 

银行监管体系

 

国际通行标准银行内部的稽核人员应占员工人数的5%

 

银行监管体系

 

中国金融系统中稽核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

 

跨行查询收费:

 

跨行查询费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惯例”。

 

首先,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收取这笔费用;

 

其次,即使有这笔费用,在很多国家也是发生在银行之间,持卡人并不需要为此买单

 

跨行查询收费:

 

2006.05.18, 四大国有银行同时发出公告: 根据国际惯例,2006.06.01 之后,对跨行查询收取费用:

 

境内查询费金额为0.3元人民币,境外查询费为每笔4元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跨行查询收费:哪来的国际惯例?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四大行6月起开收跨行查询费消费者无可奈何

 

医改市场化,医疗产业化 英国:全民公费医疗

 

 

巴西:全民公费医疗

 

日本:每个日本国民都要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国民看病交 30% 医疗费即可,剩下的 70% 由医院和居民所在的地方政府结算

 

美国:2003年,美国当年的国民医疗总开支高达1679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而在医疗总开支中,公共部门的投入,即由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经费,占到46%。假如把美国各级政府为医疗保障提供的税收减免也考虑进去,则公共投入所占的比重会超过60%

 

郎感平说:医疗市场化后,导致医生看钱不看病,穷人生不起病,看不起病。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认为:总体讲医改是不成功的,其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2005.10月卫生部表示:“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说法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郎咸平:医生看钱不看病, 市场化将毁医改教改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工作基本不成功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卫生部否认医改失败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也谈美国的医疗制度

 

国外医疗体制:日本国民看病不难巴西全民免费

 

机场建设费 国外大多数机场都不收取机杨建设费 在国内,即使使用了10多年的老机场,也照样收取机场建设费。乘客们得到的解释是:“这是中国国情”。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跨行查询收费:哪来的国际惯例?

 

 

教育产业化

 

 

大多数国家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日本甚至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

 

 

德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

 

日本:二战失败后的日本,1947年《基本教育法》实施, 9年免费义务教育。1969年起实施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从小学1年级至初中全体学生所用教科书免费供应。

 

英国: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16岁义务教育制度

 

澳大利亚:中小学12年义务教育

 

根据中国国情,国家财力不堪负担。育产业化把学生作为商品在盈利。

 

 

大部分高等教育实行高收费, 全国都实现了普遍的收费“并轨”。从1980到2006的三代大学生,学费涨了100倍, 但人的收入并没有同步提高.

 

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中国教育工会调查,中国有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目前已累计拖欠 100多亿 (另一份数据: 2004年,全国政协的一份提案披露:我国现有公务用车约400万辆,每年耗资约 3000亿元,大约相当于国家为三峡工程投资的3倍)

 

2006年,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调查: 大学1年需要花费 1.1万元,江苏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过 4239 元。这意味着三个农民才能供起一名在校大学生。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教育产业化”何时停止为害教育?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中央党校调查: <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报告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三代大学生学费涨了100倍政协委员现身说法痛击教育产业化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公车私用与法治精神

 

留学出国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概况,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概况, 澳大利亚联邦概况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和人力资源是立国之本---美、日、韩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搜狐财经聚焦:高等教育:农民的奢侈品?

 

GDP 投入:

 

世界平均: 4.2%

韩国 1984年:13。3%

加拿大 1998年: 6.16%

澳大利亚 1998年: 5.46%

美国 1998年: 6.43%

美国 1999年: 7.1%

美国 2000年: 7.0%

 

 

中国 GDP 投入:

 

2000年: 2.79%

2001年: 3.19%

2002年: 3.30%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和人力资源是立国之本---美、日、韩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言论:

 

日本亚细亚大学委员长容应萸:“我不赞同‘教育产业化’,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才!”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表时烈: “教育产业化?我没听过。我不懂这个概念。”

 

言论:

 

国内一位市长表示:对高中阶段教育,今后政府不仅要“断奶”,而且要让学校创收,向财政上交 。

 

郎咸平说:教育市场化, 剥夺穷人上学机会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教育可以“产业化”吗

 

 

新华通讯社之新华网: 郎咸平:医生看钱不看病市场化将毁医改教改


 


── 原载 http://www.xiaohui.com/weekly/20061115.htm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821/9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