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能快速发展还是硬着陆? 党媒内讧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还能快速发展还是硬着陆? 党媒内讧了
编者按:股市正在跌跌不休,中共人民日报系报刊鼓励大陆人入股市,声称中国经济还能快速发展30年,同时香港党媒却称"经济硬着陆风险惊动中央"唱衰大陆经济.党媒内讧了

 

中共人民日报系国际金融报: 历史性机遇前 中国股民别再犹豫 

沪深两市大盘本轮回调分别探至最低2566.53点和8888.78点,下调幅度在60%左右,是中国近19年股票市场历史所没有过的。


  中国股市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大小非大量解禁、大宗商品如此高价运行,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被迫实行货币紧缩政策,雪灾、地震灾害和洪灾在2008年上半年集中发生的类似情况。股票市场蒸发市值超过15万亿元,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有所减缓。市场向淡心态导致股市疲软,从市盈率估值角度看,已经接近2005年千点水平,相对底部区域估值合理。无论基本面如何变化,A股市场已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盘口成交量已经连续放大,价量齐升显示资金进场接筹,就可见一斑。


  虽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但是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重估、资本裂变和资本溢价才刚刚开始,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所有股票市场演变历史上看,就长期价值投资角度出发,一般老百姓只有投资于股市,才能充分分享GDP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即使面对如此挑战和压力,也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暂时性困境正是价值投资者继续将自己的储蓄从货币形态转为资本或资产的好时机。


  中国股票市场只有19岁。就像今天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华尔街股票市场在当初起步的青少年时期那样,看好美国股票市场的不是美国人自己,而是英国人,本土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成长期,站在旁边犹豫迟疑观望,结果让国外投资者抢占了先机。就像我们今天的QFII和热钱携带者,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居然有七十多家QFII排队申请,一旦获批,即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开户。当前不看好中国股票市场的恐怕就是我们国内投资者自己了,甚至像当年美国青少年时期的股票市场那样,本国投资者犹豫迟疑观望。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演绎,虚拟经济市场额度和成交量早已经超过实体经济。从长期看,货币发行量持续放大,单位货币量本身购买力是持续下降,也就是说,货币本身是不保值也不增值,而是贬值,只有尽早趁机把货币转换成资产或资本,才能有效地实现保值和增值目的。


  内地股票市场目前只有1600余家上市公司,但是我们却有上万家可以上市的储备公司,依靠资本市场来整合产业,提升产业结构,还任重而道远,似乎今天资本市场才刚刚具备崛起的环境和条件。虽然现在股票市场规模总市值只有20万亿元左右,但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将达到或超过100万亿元,可见,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多么大。这也是一个从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其资本市场裂变演绎的必然结果。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预言,中国经济还能快速发展30年,难得的历史机遇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再犹豫迟疑观望。


  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复杂性、矛盾性、风险性无处不在。美国次贷危机导演弱势美元,通过注资、降息和积极财政政策,向本来就泛滥的美元继续“放水”,导致游资一部分流向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全球性高能源高资源价格体系,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另一部分流向本币处于升值过程的新兴国家和地区。一旦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投机性很强的资金,在世界各国联合制止时,可能会发生大逆转,这些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投机性或攻击性资金,将会迅速从期货市场流向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包括中国A股市场。对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文/刘勘)

***********************

香港党媒唱衰大陆经济

经济硬着陆风险惊动中央 温总理提醒把握宏调力度

股市“跌跌不休”、楼市拐点初现、外贸增幅回落,全球经济的不景和“狠招叠出”的宏调,使得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放缓迹象日益显现。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很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更是遭遇“寒流”,不少已举步维艰。专家们防止经济“硬着陆”的呼声日高。

香港文汇报报道,这已引起了中央、特别是主管财经的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抗震赈灾稍有起色,总理温家宝、副总理王岐山、商务部长陈德铭等就在本月初先后赴江、浙、沪、鲁各地,就经济运行、金融外贸、企业脱困等议题进行调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港前也专程到广东考察,特地叮嘱地方负责人“要采取措施帮助类似企业,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8年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中国经济遭受冲击。这使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又使经济放缓迹象日益明显。因此,《中国证券报》7日撰文指出,下半年通胀高企和增长放缓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宏观调控可能被赋予更多“灵活性”。

温总理提醒把握宏调力度

这一论点似乎与中央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总理温家宝7月4日至6日在江沪调研时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迎难而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在他提出的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中,第一条就是“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社论认为,温总理的论断辩证地指出中国经济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而此前主要定位于“双防任务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开始遭遇新的任务--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

文章指出,调控任务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冷热不均、起伏不定之忧,必须以持续不断、常抓不懈的宏观调控来不断控制起、降的幅度。

双刃剑出鞘“误伤”部分企业

分析人士指出,宏调好比一把“双刃剑”。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出现回落,出口增速更是一反近年常态降至20%以下。这些虽可视为此前宏观调控的成果,但其在微观层面所带出的副作用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为抑制通胀的另一“大杀伤性武器”——加息,一方面可以遏制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冲动及已经出现的通胀趋势,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消减政府为使过热行业降温而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力。因为加息将导致更多以套利为目的的资金流入,而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将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从而使紧缩货币政策效用大打折扣。

专家认为,虽然此前各项宏调措施在抑制经济过热、降低外贸顺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无意中亦“误伤”了很多企业,也使得投资、外贸和消费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前行乏力。

*******************************

学者称中国压制通胀致股市难回升
 
中国股市星期五再跌,上证综合指数收在2856.63点,股市自从跌破3千点之后就无力再站上3千点,近日中共官方媒体及国内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呼吁政府出手挽救股市,对此,旅美中国问题专家程晓农表示,中共政府并非没有采取救市措施,而是根本不管用。

中国股市在6月创下了14年来单月最大跌幅,上证指数下跌了百分之20,整个上半年的上证指数则是下跌了百分之50,跌幅之巨仅次于经济崩溃的越南,中国问题专家程晓农分析,中国为了压制通货膨胀,取收缩银根政策,这就使得挽救股市的举措,无法发挥作用。

程晓农:「中共政府其实并不是没有采取投资措施,只拖了半天就不管用了,中共政府总的宏观政策是收缩银根,他现在把通货膨胀以强行压制在那里,好举办奥运会。」

中国目前物价浮动的压力相当大,尤其是国际油价、粮价飙涨,中国的成品油、粮食价格都受政府的强行压制,而与国际行情出现相当大落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指出,中共为了维持在奥运会期间的表面稳定,投入相当多的资源,包括粮、油的补贴措施,一旦奥运结束,政府取消补贴时,马上就会掀起一场经济的大海啸。

吴惠林:「那经济海啸起来的时候,那情况那就真是一发不可收拾,现在虽然好像已经在过苦日子了,可是真正的苦日子说不定还没来到。」

吴惠林认为,中共政府无法避免的必定要面对这场灾难,现在只能是想办法让这场灾难的损害程度降低,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能早一点朝向真正的自由经济,真正的民主社会。

!!:记者 林慧心 林洪 王馨 采访报导。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714/9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