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一个匿名党媒记者的入川日记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来稿:一个匿名党媒记者的入川日记

 

入川日记9

题内故事少,题外文章多

6-22(星期日)

今天是真正的“过礼拜”了,除了晚上写了一篇还债的人物特写外,一点“正事”没干。

几天的觉算是一补,早上醒来,手机关了手表停了,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日,亦不知啥时辰星期几,懞憧中差点儿也想不起身在何处。再睡再醒,再醒再睡,最后确认是945分起身。昨天跑累了,今天一早就不想出门。在房间里看韩剧,打电玩,无聊透了。下午接续一觉直睡到4点多。泡上一池脏衣服还没洗,才想起该出门走动走动。

出了门,仍不知该左转右转。沿马路瞎开,到了前两天路过看到的两幢“白宫”山下,停下转上山去看个究竟。这西山天天经过,地图上标的是“西山公园”,虽然绿树覆盖,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名胜的气色,唯这两座并立山顶的欧式巴洛克建筑掩映树丛中,从城里就可以远远看见,成了城市的地标建筑。30米宽的上山路,尽显皇家气度。渐近,两枚庄严的国徽映入眼帘。工程尚未竣工,地震后也裂了一些墙面。一看施工队伍的宣传标语,才知道是绵阳的法院和检察院。并列的这两座雄伟建筑,和昨天拍下的安县县府大楼一样,是当地的领导景观工程,面积体量都不亚于上海的市政府大楼。不同的是采用了西式皇家的派头。我一看,还是多年前采访过的上海华东设计院女院长章明的私人设计所设计的。记得我当年对这位女学者印象特好,但不知她接受这种明显腐败工程的定单时感受如何?

我曾见过不少这种“白宫”式的政府建筑,深恶痛绝,但也司空见惯了。唯独这两座白宫,高高造在刚遭到地震重创的灾难城市里的山顶之上,又可俯视全城,还在青山之上拦腰切出一条宽阔的“玉带”来。我真的不知道这位最高法官和检察长想干什么?他们想当什么?他们想感觉、体味到什么?他们想怎么个死法?他们想死后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晚上,中央台的对话节目在访谈大学校长和教育学专家,还有两个学生在做校长是否应该把精力耗费在搞钱上的正方反方辩论赛。照我们看,这两座大楼,没有两个亿是造不起来的,除非外表像白宫,内里像工棚,梁柱里不放一根钢筋。如果把这些钱匀摊给绵阳教育厅一点,均分给各倒塌的学校幼儿园一点,这场灾难中会不会少死几个孩子?

回家的路上,循着一块“西山公园”的不起眼的牌子,我们折进了西山近城一端的一条上山小路。这才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公园,有大门,有停车坪,灾害前还收费,现在却可以驱车直入。这是蒋琬墓和围绕墓、祠、园等建造起来的一处人文景观。外面不显山露水,里面却是别有天地,绿树碧竹,小径通幽,亭台楼阁,古朴苍劲,山顶湖“凤尾湖”妙趣横生,两个工作人员下了56根钓竿,水篓中已有56条斤把重的鲤鱼鲫鱼。而整个环境较之前天去过的富乐山,更幽深清隽,更朴实自然,更秀美怡神。而最令我惊讶的是,离城这么近,又是星期日,还不要票,整个山上竟无三两游人。若移植上海,周末还不闹得寸步难行?满山桃树上结的小青桃儿还不被摘个干净?

从这一点讲,上海人真悲惨,四川人真幸福。但上海人仍是世上最以自己的城市为自豪的,而四川人呢,我不了解,只知道他们正蒙受着空前的灾难。只从问路开始比较,四川人比上海人可爱一百倍。从马路上处理交通冲突比较,四川人比上海人和善一百倍。再瞄瞄那些川妹子,比上海女人漂亮一百倍。

其实在题内,也有很多题外文章,比如就是这些安置房,全国指标从100万脑子一热增至150万,可一期工程完成后,二三期压缩为一期,且指标大幅缩减,总量连100万都没了。这是什么故事呢?一个管财务的帮我一算,一平米1000元打不下成本,要是把这钱给了灾民,他们重新家园也够了。他们并不需要城里人的生活标准,也不在乎把屎拉在土坑里还是抽水瓷马桶里,他们并不想住在城里像兵营一样的格子里。还有占用农田问题,复耕难的问题,过渡期后安置房的处置问题……

昨天江苏福建的领导都来视察慰问了。工期被严重拖后了一天,交通受严重影响一天,警察们和工人们都身心严重疲惫了一天。那些官们宣传处长们和记者们都像苍蝇一样翁翁地叫得嗓子都哑了。像这种“亲民”,是当官的感受深呢,还是当民的感受深呢?我不知道,反正我是避之而不及的。

photo1:江苏书记省长来添乱
 
photo2: 也许是局长从会议室出来透气的地方
photo3: 原来的拘留所,要造房子让局长进去
photo4: 据说下有4000冤魂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711/9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