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 国共在谈判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两岸 国共在谈判

 

中国时报 2008.06.10 
中方监控动作 老是露出马脚
吴明杰、吕昭隆/新闻幕后

 两岸谈判过程双方代表除在谈判桌上过招外,下了谈判桌后彼此也继续谍对谍,在过去谈判经验中,不仅中方绞尽脑汁企图获取我方最新情资,我方也采用各种临机应变的方式反制;这些台面下的角力,曾参与两岸磋商的人士现今谈起都还津津乐道,双方攻防过程宛如谍报片的情节。

 据过去曾参与两岸谈判的人士指出,现任国安局长许惠佑十余年前代表海基会赴大陆谈判过程中,就发生许多趣闻,像是许惠佑有回到大陆,一进入住宿的饭店房间,就发现房间墙上有面大镜子,当下立即推测镜子背后「隔墙有眼」,索性用报纸贴满整面大镜子反制,未料几分钟后,服务生就来敲门,马上说饭店规定不准在镜子上贴报纸。

 除此之外,中方也会采取心战上的「疲劳轰炸」手段,例如谈判前一天晚上,就特别派人在隔壁房间施工发出杂音,就算向饭店抗议也没用,企图让我方谈判代表「心力交瘁」,以在隔日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失常,而这类小动作,也让我方十分光火。

 此外,中方为了利于监控,也常常会「礼遇」我方谈判代表,在我方人员入住饭店时,直接免费升级入住总统套房。相关人士说,中方安排我方入住的,其实是「总统级监控」的套房,所有监听、监看设备根本都已经「内建」在房间里,我方怎么反制都没用。

 还有次在谈判结束后,我方急于将最新谈判结果传回台湾,不过在房间内传真一直无法顺利拨通,最后换了几间房间才传成,但最后台湾这边收到的传真内容,却变成一堆图案,我方才发现,原来保密的传真讯号被中方拦截并进行破码,但最后破码不成,所有文字全数变成一堆怪图案,而中方「窃听」的马脚也随即露出。

 不仅与谈人员遭到监控,过去连前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到北京访问时,也一样遭到监控。据当时陪同的官员回忆,在一九九八年那次辜汪会务,中方特别安排辜振甫入住钓鱼台国宾馆,辜老那时一进到房间,看到床头有个钟,便拿起来欣赏,口中念着说,「这个钟真美,可惜时间不准」。

 后来辜老离开房间再回到房间后,未料这个钟的时间居然调准了。

******************
中国时报 2008.06.10 
许惠佑持「秘笈」传授谈判技巧
吴明杰、吕昭隆/台北报导

▲国安局长许惠佑(左)应邀为此次参与两岸会谈我方代表讲习。图为许惠佑1998年担任海基会秘书长时,与当时海协会秘书长张金成(右)会晤。(本报资料照片/黄天强摄)

 两岸将在十一日复谈,消息指出,国安会为让这次我方与谈代表有更充分准备,在行前特别请国安局长许惠佑为代表团演讲授课,除相关谈判经验的传承外,还提供大陆海协会的人物志情资,以利于了解谈判对手,据称许惠佑还根据一本前国安局长宋心濂遗留下来的绿皮「教战小手册」,传授与中共谈判的秘诀。

 据透露,这本神秘「小册子」,有许多与中共谈判必须要注意的细节,例如我方代表在谈判过程中,如果与其他人员要交谈,必须要用手遮住嘴巴,因为就算没被窃听到,中共方面还有专家会「读唇语」,在搜集我方谈判情报上几乎化于无形。

 据了解,这次参与复谈的我方十九名团员中,除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过去有多次赴陆接触的经验,副团长高孔廉等也曾担任陆委会副主委一职,娴熟对大陆事务外,其他与谈人士缺乏与中共第一线交手的谈判经验,让国安单位相当担忧。

 国安单位内部研判,目前海协会的组成,实际掌握权力和操盘的,并非新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而是由胡锦涛支持的副会长郑立中。另过去在外交上打压台湾最力的新任国台办主任王毅,改被安排在对台系统,其用意应是中共高层准备在台湾要求的开放国际空间议题上与台湾周旋。

 国安局长为赴陆谈判代表授课此次并非首遭,过去在辜汪会谈前,当时的国安局长宋心濂,就曾拿着绿色「小册子」,针对中共的谈判技巧,向我方谈判代表「耳提面命」,现任国安局长许惠佑,当时也是坐在台下听课的谈判代表之一,这次许惠佑比照办理,也算是我方谈判代表的世代交替。
********************


《星期专访》丁渝洲:马未获中国信任 冒进就是冒险
国安会秘书长丁渝洲(右)接受本报副总编辑邹景雯(左)专访。(记者廖振辉摄)
记者邹景雯/专访

两岸海基海协两会即将于本周重启会谈,前国安会秘书长丁渝洲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评估,马英九总统截至目前为止应该尚未获得对岸的信任,而基于台湾最大的福祉,马先生必须先就两岸问题做好知己与知彼的功课,否则将是非常严重的冒险。

须先了解中国战略 其余都是枝节

记者问:新政府上台后,两岸关系的处理,似乎成为国家政经政策的最要项,你有何观察与建议?

丁答:两岸关系是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是中共追求统一最大难题,是美国与中共关系最危险的一块,是朝野政党争论不休的焦点,因此两岸关系也是国人最关心的议题。

从马先生的竞选期间到就职演说,虽然展现强烈改善的意图,但他似乎依然没有赢得中共对他的信任,如果有信任,对方就不会邀请吴伯雄先生去那里访问等等,马先生自己提出来的三不,所谓不统、不独、不武,这是预防战争,但距离两岸和平与两岸双赢,还有一段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有几个问题,马先生必须自己先了解,如果没有了解,急于做出决定,是不太适合的。首先,在其就职以后,中共对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其对台湾的策略有哪些调整?如果对这些不理解,就要去做这、做那,我认为是枝节。

其次,马先生应该了解胡锦涛邀请吴伯雄去的着眼是什么?八月八日奥运就要开幕,西藏问题也千头万绪,这么多事要做,而且两会马上就要复谈,他为什么要请吴伯雄去?马有思考过吗?如果对此不了解,很难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两岸政策。

第三,做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你不能今天搞观光,明天搞包机,究竟你的两岸战略与目标是什么?如果这些基本的知己知彼工作都还模糊不清,就急着要去处理两岸关系,是相当危险的。

问:两岸两会十一日即将复谈,你的提醒与警告是什么?

丁:江丙坤先生马上要到对岸去,我有几点看法,第一,虽然海基是民间性质,其实它是完全代表官方的,这点必须要认知。第二,中共选在政治中心北京为谈判地点,有其文宣效果在,也就是心理战。第三,谈的虽然是包机与陆客来台,事务性却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这些在去之前,他们必须要有基本认识。

江先生这次去,有几个细节要注意,他是代表政府,不应该有他们个人的意见,所以他们及其幕僚所有谈的,都不能超出政府授权的范围。

中共谈判的班底,从辜汪会谈到现在,据了解都没有变,所以他们的阵容是完整而坚强的,我们除了高孔廉之外,其他大概都缺乏以往谈判的经验,我们必须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人家,人也熟、地也熟,我们,从台湾要提供资源都不容易,因此我们的谈判队伍必须利用最后一、二天时间充分的准备。

沟通管道多头马车 不利两会复谈

两岸的问题,我们不能光看江丙坤这件事情,究竟我们的政府应做什么?第一,我们要如何整合现行多轨的平台?因为中共是一条鞭,是一轨,都是同一批人在做,我们一下子连先生、一下子吴主席,一下又两会,因此必须有个整合多轨的平台,以避免陷入国共两党主导两岸关系的框架。

第二,政府必须提出完整的两岸政策,针对议题,律定优先,分段进行,有效控管;第三,如何因应中共「无名有实」的一个中国泥淖?他们虽然可以与你不提一个中国,但是每一样都离不开一个中国。

两岸问题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了,不必这么急,也不是想像这么容易。制定两岸重大政策前,必须先取得在野党认同,多数人民的支持,并且考量国际的环境,忖度本身实力,计算所冒的风险,我们绝不能冒进与侥幸。

我举例,江先生要邀请陈云林先生来访,如果未获在野党认同,到时候率众抗议,岂不好意反成坏事、适得其反?

台湾面对中共,是以小搏大,主政者更需要更高的智慧、更多的耐性,理性、务实的来处理复杂的两岸关系,才会有良性的发展。

包机观光时间说死 自陷谈判泥淖

问:这次的复谈,主要是谈客运包机与观光客,结论已经出来了,原本民进党透过航运界谈时,还有货运包机,现在没了,有关谈判能力的问题,你有何看法?

丁:这次主要是,我们还没有谈,就已经陷自己于不利的地步,一开始国民党智库就说七月四日,马先生说七月份,为了自己政见要兑现,因此尚未开始,就把自己限于谈判不利的处境,同不同意完全操纵在对方的手里,要给多少,全由对方决定,我们完全没有谈判的筹码。

所以我才一再说,两岸政策的制定要非常谨慎,绝对不能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更不能某个利益团体要求,就急着去处理,这不是处理国家大事应有的态度。

如果没有时间的压力,我想我们会更有弹性,大陆那边也会有一些妥协,现在他根本不必与你妥协,给你几项就是几项,我们被逼得不能不接受。

问:情况已经如此,你认为江丙坤此行还有什么努力空间,去减少利益过度向中倾斜的颓势?

丁:不能寄望这次,我想他们幕僚先前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江先生这次应该带着整个两岸比较长远的角度前去沟通,全盘的把步骤、规划、议题谈清楚,然后双方一步一步去努力,我想这样比较好,不要只是去今天谈这个,明天谈陆资来台,后天又谈去投资银行,治理国家不能够这样。

光是观光客,配套问题就很多,我问过新加坡,他们开放了不少中国观光客,没有发生太多影响安全的后遗症,其中之一是他们的法令很严苛,严苛到没有一个人或企业敢收容违规在新加坡居留的人,而我们现在的相关法令赶不上,只是把一些压力加给旅行社,多少人跑掉了就怎么样,这非长久之计,也不是制度性作为。

观光是件好事,但观光可能衍生的其他问题,政府有责任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先要把这些问题全部处理好,包括修法的问题。我感觉,新政府似乎只考虑到经济效益,这些影响安全的事项,他们并没有去重视。

问:你曾负责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你对新政府有何建设性看法?

丁:台湾当前恶质政治环境最大的伤害,就是没有办法理性讨论重大事情,特别是两岸议题、国家安全、国防建设,我认为每一个政治人物包括媒体,都应该从国家与人民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比较容易找出一个符合国家利益的结论,这也是我最近都不喜欢再讲话的原因,因为有些人不听你的内容,就先怀疑你的动机,这就没有意思了。

但基于对国家的关心,今天我愿意把一些经验拿出来,供大家来讨论。首先,国家安全这个领域,国家的人才最少,长期以来大家认为这个领域属于总统,其他政府官员都不太愿意介入,一些学者专家有些研究两岸、经济、军事、非传统,但是对于整个国家安全全盘性的研究,我们还缺乏这样的人才。

国安官员专业不足 显见政府漠视

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战略目标与国家重大利益不受侵害与破坏,使国家长治久安,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国家安全是一切决策与施政的基础,今天我们台湾不仅夹在美国与中共之间,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化、科技化的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比以往更增加了,因此现在的国家安全面临的情况是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很遗憾民进党政府过去八年过度强调国家安全,影响了国家发展,而国民党上台后,积极的追求国家发展,却忽略了国家安全,因此这两个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朝着比较健康的方向来推动国家政务。

之所以这样评论国民党,以国安会而言,协助总统制定两岸国防的政策外,还需定期提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处理国家重大的危安事件,但从这次国安会人事的安排,三个副秘书长与五个谘询委员,没有一个是研究国家安全的,我曾经把我的意见提供给秘书长苏起参考,希望他思考这样的组成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国家安全的各种状况?

再以行政院而言,政务委员还有一个未派,我也提醒他们,整个新政府似乎没有一个人重视社会安全与国土安全,今天我从总统到下面的官员,他们的言谈与布局,我感觉不到他们对国家安全有一点的重视。这是我相当忧虑的地方。

国安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智能的工作,我希望国安会尽快建立一套危机控管的机制,国家安全目前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共,而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个政府对这块领域相当的忽视与陌生。

我希望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有全盘的思虑,不要把国家带到危险的境地。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国家安全不怕问题多,也不怕威胁大,最怕的就是忽视安全、低估威胁、错估情势,希望国家能够在安全中追求进步,在安定中进行改革。毕竟这牵涉二千三百万人的福祉,一定要以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处理政务。

例如,八月要奥运,我们有人要到中国大陆去,能不预先规划准备吗?又如明年高雄要举行世运会,其安全非我们一个国家所能承担,需要与周边国家建立一个很好的情报网,如果这些问题现在的政府继续忽略下去,老实讲,我们都在冒险。

或许,他们对现在的处境都不了解,眼前的事情都应付不了,更何况对未来做规划?但一个政治人物不可以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们要去徵询这方面意见,来弥补施政上的不足,不可太执著于自己的学识,要知道学识到实务上的可行,是有很大差别的。
自由时报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610/9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