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仍然是法国各报讨论的主题。法国《十字架报》今天头版大标题写道:“奥林匹克理想还剩下什么?”
下面的提要说:中共作为本次奥运主办国不重视人权,奥运火炬传递引发辩论,奥运精神受到伤害,人们正在探索如何重新燃起奥运火炬。
法国《十字架报》在第二版到第四版刊出奥运火炬引发的辩论和思考说,国际奥委会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显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想重新定位奥运理想。
《十字架报》说,现代奥运之父皮埃尔-顾拜旦,正在坟墓里翻来覆去。因为他创立的奥运理想在2008北京奥运之年,不断受到嘲弄。在中国,“尊重人类尊严”这条奥运原则,每一天都被嘲弄着。北京当局的反对者说,法国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人道与和平理想受到了嘲弄,奥运火炬的精神受到嘲弄。中共政府则反驳说,灌溉奥林匹克思想的民族团结受到了嘲弄。
顾拜旦1892年曾经表示:我们输出划桨手,跑步者和击剑者,这就是未来的自由交换,一旦这成为老欧洲的风气,和平事业将获得新的有力支持。顾拜旦认为,体育项目并不是乌托邦,它承载着相遇与和平。但是顾拜旦却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在参与”的奥运理想遇到了一个凶恶的反常现象,一些国家开始利用体育竞技场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他们打着“为了和平”的旗号,举办全球体育盛会,但却将这个奥运逻辑发展到变质的程度。在这些国家,奥运的成功,建立在加剧的民族主义之上。
面对政治的强力介入,国际奥委会很快决定保持中立,以使更多人可以参与。但是在1970年至1980年代,一连串的抵制行动将奥运会推向深渊绝壁。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让奥运会与大财团结盟,电视转播给国际奥委会带来滚滚财源,使得国际奥运会得以独立存在下去。但是随后,有关奥运的争论又转向了金钱与腐败,直到今天,争论又回到政治和人权以及中国令人垂涎的市场上来。今天的国际奥委会,对于如何定位和宣传奥运理想和自身位置犹豫不定。
那么,21世纪的奥运理想是什么?国际奥委会正在寻求一个定义。2007年春天,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杂志,建议将传统的奥运口号“更高,更快,更强”改为“杰出,友谊,尊重”。
此外,《十字架报》还刊出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奥运理想对许多北京人来说,是一种展示力量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体育承载的普世价值的更好认识。
“两只鸭子和一只孔雀”
今天法国《世界报》刊出一片讽刺文章,题目是“两只鸭子和一只孔雀”。文章以动物来比拟政界人士,评论他们面临参加与否北京奥运开幕式这道难题的表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他非常遗憾,因工作繁忙不能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世界报》说,潘基文从政技术的精湛令人羡慕,他既不想得罪北京,又不想背上“无视人权”的骂名,就向一条鳗鱼,每每能躲过政治陷阱。
英国首相布朗也宣布将不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但表示愿意参加闭幕式。《世界报》评论说,布朗为了获得合同什么都做得出来,必要时他也会帮助一下西藏人,就像一只“斗牛犬”叼到嘴里的东西绝不会吐出来。
对于美国总统布什也改口说可能不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世界报》说,布什到2009年1月就不是美国总统了,可以超然于善于恶之外。从宪法上看,他是一只跛脚鸭。
法国总统萨科齐从7月1日起,轮值欧盟主席。届时法国和欧盟领导人是否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将由他决定。《世界报》说,萨科齐这只跛脚鸭,摇摇摆摆地试探着,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最后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去问孔雀。这只从国家农场左边家禽饲养棚里来的孔雀告诉跛脚鸭:“有时候实用主义就是把人权的旗帜装到口袋里”。这只孔雀就是法国外长库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