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网络用词:奸商)有惯招,比如100元的东西,先涨到300元,然后降到240元,用以证明诸如稳定
宏观调控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怎么就南方的城市有反应。查了一下相关信息,广州近期有过集中“放地”的举动,深圳近期有过配建“公共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能假设,两起具体措施有作用。以此推算,广州集中“放地”能平抑房价,但放过后,效果也会随之而去;深圳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是帖良药,但目前仅处在计划和少量试行阶段,量变到质变还有待时日。所以,南方的城市有反应,并不能成为拐点确立的充分条件。
进一步观察还可以发现,对于拐点之说,既得利益者们显得很平静。
如果拐点真的成立,别低估了这条利益链上官商不分、产学结合的能量,有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如果拐点假的出现,先涨后跌,大涨小跌,跌后再涨,这类惯招,有人有交待了,也就有人乐见其成。
拐点不拐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拐到哪儿了。记得不久前,英国人说过,不能用9倍的年收入买房,风险太高了,这句话,对我们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能不能拐到,普通家庭年收入6倍买一套普通的房子,要知道,在地球上,这是一个并不过分的诉求。
房市实际已经大跌了
挺房派的声音在大陆一向很大,尤其是在主流媒体。
咱也懒得
房市在最近几个月基本上是不动的,有些地方有小幅下跌。但是另一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就是居民日常用品和食物价格狂增。有些生活必需品甚至狂飙了一倍有余。打个简单的比方,以前十元钱一个普通家庭可以饱餐一顿红烧肉,现在一个普通家庭想饱餐一顿红烧肉得需要二十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本来有一百元,现在其价值只剩五十了。同理,几个用以前标价一百万的房子,现在价值仅仅是几个月以前的五十万。(只是比方,具体数据肯定不可信,但是大方向大家都瞧得出来)
当然媒体给俺们算账用另一种方法,就是这个
众所周知,大陆的
说通俗一点,就是全国人民替房产从业者还银行的贷款。房产从业者在当前的基国实际上和强盗没什么区别。
买不起房子的人实际上现在已经是房产问题的小中之小。各行各业都在为房产业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