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收上访材料 中南海“智囊”:我可不通天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经常收上访材料 中南海“智囊”:我可不通天
中共最高决策层建立集体学习制度,被选拔进入中南海讲课的知识精英,他们的言论和身份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追踪和解读。不过,一些走进中南海的学者却抱怨常有上访无门的人找上门,以为他们可助其申冤,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种“通天本事”。

香港党媒大公报报道,中央党校教授卢先福透露:“人们以为我们有通天的本事,在地方演讲时,常常有上访无门的人找上门,认为我们就是中央来的,就把一堆投诉材料给我。”他说:“我可不是通天的,只有尽可能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北京大学教授黄宗良也有类似遭遇,他到地方调研宣讲,真有人认为只要是进中南海的专家,必然和中央领导人有非一般关系,可助他们解决冤屈不平之事。其实这些信访材料到了专家手里,他们也只有转交相关部门。据传,也有一些学者热衷帮助群众处理信访材料,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反映,结果一年就接到数百份材料。

  不过,对于走进中南海的专家来说,也有一些实在的钱途。五年来,各地、各级党政部门也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请这些人讲课的邀请络绎不绝。

  有关人士表示,讲课通常以经济学家和法学专家所收取的劳务费用最高,有的多达数万,而其它领域的学者则多在三千元一场左右。一旦进过中南海,除了地方邀请讲课激增,学者所收到的劳务费用也会上涨。比如政治学领域的专家,如到外地宣讲,不仅交通、食宿会有很好的照顾,两小时的一节课,地方政府一般都会拿出五千元至上万元以示感谢。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7/1014/5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