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期间东欧各共产党
波兰抛弃共产专制统治的导火索是「一名女工抱怨食堂肉价上涨被开除」
波兰在1980年初有三百万波兰联合工人党成员(波兰共产党员),到了1981年秋天,就减少了一百万,军管撤销后,波兰共产党党员减少的更多。 波兰党,1989年上半年有 4.2万人退!党!,8─10月有 2.55万人退!党!,11月一个月就有 2.14万人退!党!。
如果说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意味着国际共产阵营开始解体,1980年8月31日波兰团结工会的成立,则被史界称为民众摆脱共产独裁统治迈向自由的第一步。而1990年则是波兰的第一次民主选举。
1980年8月,格但斯克市列宁造船厂的一名女工因抱怨食堂肉价上涨而被开除,此事引发了工人中郁积已久的对共产专制统治的不满,在瓦文萨(WALESA)的领导下,船厂工人罢工抗议,进而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罢工示威活动,要求共产党政府改善工作条件,增加伙食供给。
波兰共产政府曾于1970年血腥镇压工人的反抗,十年后工人们走上街头也时刻面临独裁者以暴力相向,然而威胁挡不住追求自由的勇气,一千多万波兰工人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最后政府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同意了工人代表提出的21项条件,签订“格但斯克条约”,内容包括允许成立独立工会,保障罢工权利,开放言论自由等。8月31日瓦文萨宣布成立独立自治工会──「团结工会」。
这是一个不受波兰共产党控制和领导的工会。团结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共产专制统治第一次在民主意志前让步,民众通过和平抗争取得权益。
波兰首届总统瓦文萨在华沙纪念团结工会成立25周年的摄影展上题字,照片记录的是25年前他领导工人反抗专制统治的场景。
瓦文萨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依然激动的说,“突然间一千多万人站在一起,我们可以对世界宣称,这是民众的呼声,共产党早就不能代表我们了!”
然而共产政权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1981年底波兰共产政府首领雅洛察尔斯基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政府大肆搜捕异见人士和团结工会成员,瓦文萨亦被捕并遭软禁。此后团结工会的抗争转入地下状态。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工会组织的罢工潮风起云涌,控制东欧的共产阵营日渐消亡,雅洛察尔斯基无奈下同意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最终挡不住自由民主的潮流。
和谈结果,决定在波兰实行民选政府,瓦文萨于1990年当选为民主波兰的首位总统。
至今,波兰已经产生过三届总统,除瓦文萨担任过首届总统外,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担任第二届、第三届总统。波兰规定总统任期五年,最多只能连任两次。今年10月9日将产生第四届总统。
谈到团结工会的历史意义,首位总统瓦文萨说,“如果没有团结工会,就不会有东西德的统一,不会有东欧共产阵营的彻底解体。”
不要忘记,波兰抛弃共产专制统治的导火索是「一名女工抱怨食堂肉价上涨被开除」,这和中国目前的状况非常相似,而且中国的情况更加激烈。
-------------------------
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原有172万党员,但政局剧变后,有近半数的党员退!党!。
天鹅绒革命(捷克语:Sametov□ revoluce;斯洛伐克语:ne??n□ revol□cia),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反共产党统治的民主化革命。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与暴力革命相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欧、东欧独联体国家亲美化的颜色革命基本上都是属于广义的“天鹅绒革命”类型。
虽然说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运动,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中受到苏联的镇压;但是国内对共产党统治不满的知识份子仍然以地下方式活动,并且于1977年提出要求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人权条款的七七宪章;而继任胡萨克出任第一书记的雅克什,企图推动经济改革与民主化,不过为时已晚。
捷克斯洛伐克在1989年之前就有不少要求民主的游行活动,但是在1989年11月17日起,首都布拉格便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而且之后每天都有游行活动向政府要求结束共产党统治。11月24日雅克什辞去共产党第一书记一职,捷克政府并且举行了第一次的多党选举。多党选举的结果,哈维尔所领导的「公民论坛」获得胜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势的杜布切克担任联邦国会议长,哈维尔担任总统,完成政权的和平转移。
*********************
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欧、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而且这些运动有向包括中东的一些地区在内的地方蔓延的趋势。参与者们通常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成功。
主要指以下这些革命:
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又译“丝绒革命”。不属于颜色革命,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是指东欧剧变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天鹅绒革命”也成为非暴力的通过和平方式更迭政权的代名词。颜色革命基本上都是属于“天鹅绒革命”类型。)
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格鲁吉亚盛产玫瑰,故得名。)
乌克兰的栗子花革命(又称“橙色革命”)(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市花是橙色的栗子花。)
由于种种原因近期(2007年)乌克兰又有可能爆发蓝色革命。
伊拉克的紫色革命(伊拉克民众选举时,涂了紫色墨水按手印,故名。)
黎巴嫩的雪松革命(雪松为黎巴嫩国树。)
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又称黄色革命,柠檬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市花是迎春花[来源请求],为黄色,发生革命的时间正是迎春花开的季节,故称黄色革命,或者柠檬色革命。)
******************
罗马尼亚共产党
东欧巨变后全部退!党!。
提起罗马尼亚,3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00万。对于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中国人也是非常熟悉的,他曾多次来我国访问。可是,你知道吗?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却是——齐奥塞斯库的最后日子。
1989年12月25日。
当欧洲的千万个家庭正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聚时,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却站在一个临时军事法庭的刑场上。
他的背后是一堵砖墙,上面布满了弹孔。71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身着黑色西装,和夫人站在一起。
布加勒斯特下午4时,枪声响了……这一天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风暴迭起
1989年末。
东欧大陆的动荡终于波及了罗马尼亚。
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寻求西方的庇护。到美国后,她将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
这似乎是一个前兆。
12月15日,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警察与当地居民的激烈冲突,双方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员伤亡。动乱开始了。
就在罗马尼亚国内动乱开始蔓延的时候,齐奥塞斯库似乎还相当沉得住气。12月18日,他照常飞往伊朗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并同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举行了会谈。唯一的不同是,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未像往常一样随他出访。作为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她坐镇国内,控制事态发展。此时在遥远的德黑兰,齐氏还一再宣称:“我们的形势是稳定的。”
12月20日,一个可怕的消息在罗马尼亚不胫而走:保安部队在蒂米什瓦拉实施“大屠杀”,几千人丧生,上万人被捕或失踪。当晚,齐奥塞斯库从德黑兰刚一回国,立即到电视台发表讲话,严厉斥责蒂米什瓦拉动乱是“帝国主义和复仇主义集团以及外国间谍机构组织的”,是企图“阻止社会主义发展,使国家倒退到外国的统治下”。12月21日,他又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
但是,此时群众已无心听他演讲了。就在这一天,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人们高呼:“不要齐奥塞斯库!”“要自由!”“要面包!”示威者冲进书店,焚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
与此同时,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
紧接着,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与反对他的军队和群众在首都市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12月22日,“起义者”占领了电台和电视台,宣告齐奥塞斯库“下落不明”。
仓促出走
此时齐奥塞斯库感到大势已去。
12 月22日,齐奥塞斯库夫妇决定坐飞机出走。46岁的飞行员马鲁坦在《罗马尼亚自由报》上回忆说,12月22日,他接到命令飞到罗共中央办公大楼,去接齐奥塞斯库。当时齐氏夫妇和另外的四个人前来,其中包括罗共高级领导人曼内斯库的妻子,还有齐氏的两名保卫人员。由于直升飞机座舱狭窄,其他领导人被留在大楼内。
“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要直升飞机在数百万群众头上飞过,是不正常的。”这位飞行员回忆说。但他必须执行任务。
11点30分,飞机起飞。在座舱狭窄的飞机上,位置不够,以至副机师要坐在齐奥塞斯库的膝上。飞机直飞布加勒斯特以北的斯纳戈夫村,齐奥塞斯库在那里有一个夏宫。
飞机飞行了25公里,到了斯纳戈夫村,在别墅花园里降落。在这里,曼内斯库的妻子玛丽娅和一名叫博布的政治局委员被要求离开直升飞机。当时,“玛丽娅吻了齐奥塞斯库夫妇的手”。据说博布离开飞机后不久即被捕。齐奥塞斯库在别墅打了两个电话,到厨房吃了些东西,又装了两大袋子食品。
飞机又一次起飞以后,齐奥塞斯库决定飞往布加勒斯特西北18英里的博泰尼军用机场。很显然,齐氏夫妇决定离开罗马尼亚。
此时的齐奥塞斯库已焦躁不安。他命令飞行员不要与地面指挥塔联络。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齐的保镖都用手枪指着飞行员。
这位并不忠于齐氏的飞行员回忆说,他故意飞得很高,以便使雷达可以追踪到直升飞机的踪迹。当接近军用机场时,马鲁坦告诉齐氏夫妇说,他们可能已被雷达追踪到了。
齐奥塞斯库同时也听到了广播,说罗马尼亚领空已被封锁,禁止飞行。齐立刻命令飞行员在军用机场以外的地方降落,他最怕落入叛军手中。于是在距布加勒斯特52 公里处的一个小镇附近的旷野上降落了。这时,效忠齐氏的人乘坐两辆汽车追上了他们,齐氏打算到公路上碰碰运气。此时已是22日下午1点左右。
公路上的运气同样不济。
齐氏夫妇和两名保镖首先截住了一辆紫红色达契亚牌汽车。但半小时以后,无线电广播了他们逃跑的新闻,并描述了这辆汽车的特征,于是他们只好在沃克雷什奇村停了下来。
[……]
究竟往哪里跑?这始终是齐氏夫妇和保镖一直讨论的问题。埃列娜建议取道科比亚森林,那里有罗马尼亚4号人物迪姆卡的一所别墅,迪姆卡一直是这对夫妇的好朋友。而齐奥塞斯库则坚持去特尔戈维什泰城边的特种钢铁公司,他曾多次视察过这个工厂,并认识那里秘密警察的头目。
车子朝特钢工厂开去。
此刻,电台正广播米尔恰.曼内斯库的一篇讲话,齐奥塞斯库刚听到前面的几个字,就像昏厥一样瘫倒了,头垂到仪表板上,接着他又抬起头来,喃喃自语:“完了!但愿情况不是这样。”
当汽车一靠近特钢公司的值班亭,工厂的第一道门就打开了。齐的保镖走下汽车,上前与工人搭话,这个保镖回来说道:“工人已经罢工了!”这时,有十多个人围过来,有人认出了这对夫妇,人们开始向车子投掷石块,同时高呼:“打死杀人犯!”
工厂的警卫也加入了呐喊者的行列。这时,埃列娜又一次抓住了彼得里绍尔的脖领,命令他开车冲过去。汽车终于冲进工厂,又从后门逃了出来。
泪水涟涟
从特钢厂逃出来后,齐奥塞斯库哭泣起来。“我看见他脸上有泪水。”彼得里绍尔后来回忆说。
[……]
彼得里绍尔发现前方右侧数百米的地方有一栅栏门,这里是植物保护中心。他把车子开进去,停在两棵松树之间,并告诉齐氏夫妇已经进停车场了。埃列娜此时才放下了彼得里绍尔的脖领。齐奥塞斯库让彼得里绍尔进去探问,看看人们是否愿意帮助他们。
于是这位司机人质登上灯火通明的台阶,走进大厅。里面有十几个人正在从电视里观看白天发生的事情。彼得里绍尔对他们说,他已经抓到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就在楼下的汽车里。没想到那些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因电视里宣布齐奥塞斯库夫妇已经“就擒”。他只好反复解释,起劲地做手势,结果那伙人仍将信将疑,嘻嘻哈哈地让他悄悄把两口子带来,以免惊扰他们看电视。幸好有一位他认识的技术员发觉彼得里绍尔的惊恐不像是装出来的。他立即驱散众人,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让彼得里绍尔把齐氏夫妇领来。
齐奥塞斯库夫妇疲惫不堪地走出汽车,看到那位技术员站在台阶上向他们招手。彼得里绍尔上前搀扶着齐奥塞斯库,埃列娜紧随其后。他们进了那间办公室,就被关了起来。那个技术员随即给一个军事中心打了电话,一个军车队很快赶到这里,陷于四面楚歌中的齐氏夫妇终于落入士兵手中。
他们随后就被带到车站附近的兵营里。
最后的审判
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人民在激烈的枪炮声中,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
而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在罗马尼亚一个军营的餐厅里,设立了一个秘密军事法庭,准备对齐奥塞斯库夫妇举行最后的审判。
2点左右,原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被军人从一辆装甲运兵车上押解出来,坐到秘密军事法庭的被告席——一张普通的桌子后边。
71岁的齐奥塞斯库身着黑色外套,面色苍白,神情疲惫。他的夫人埃列娜包着头巾,表情木然地坐在他身边。
一个医生走来为齐奥塞斯库量血压。随后——审判开始。
有人大喊:“站起来,这是法庭!”
检察官:齐奥塞斯库先生,您还有机会在合法组成的法庭前说话。我希望你为自己辩护……这是你的权利。
齐奥塞斯库(以下简称齐):我不承认任何法庭,我只承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政变,我不承认任何人。
审判长:我们根据本国宪法来审判你,这不是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了解法律。
接着,检察官宣布,由公安部宣读起诉书:
“今天审判被告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乃是因为他们对抗罗马尼亚人民的罪行……”
这个控诉书上罗列他们的罪行是:
一、大量屠杀人民,牺牲者超过6万名;
二、利用秘密警察来对付人民和国家,损害了国家的力量;
三、在各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物和公共财产;
四、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
五、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0亿美元,并企图利用这笔款外逃。
检察官:大家都知道到今年12月22日为止,整个国内发生的事情。缺少医药,缺少许多人民所必需的东西。是你让许多小孩不治而死,而且让军事医院中没有医药,没有暖气,也没有吃的……
检察官:蒂米什瓦拉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蒂米什瓦拉的种族灭绝吗?
[……]
检察官:被告!回答你在瑞士存款的事情!
[……]
检察官(转向埃列娜):你是副总理,你有没有向蒂米什瓦拉下令开枪的。
埃:你们也是官员,你们应当知道政府是不会在蒂米什瓦拉下令开枪的。
检察官:那么是谁下令开枪的?外面谣传这些恐怖分子是国家安全局的人。……你!齐奥塞斯库,米勒将军(罗马尼亚前国防部长,传言自杀而死)是在什么情况下死的?
齐:米勒是叛徒,是他自己单独离去,并决定自杀的。他未能执行重建秩序的命令。
[……]
此时,法庭审判暂停片刻,不久后开庭,检察官即开始宣判:
“根据刑法第162条、第163条、第165条和第375条,我们认为两名被告有罪。现在特别军事法庭宣布,今天判决如下:没收被告的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
辩护律师:我认为对两位被告的审判法律程序是正确的。关于他们签不签名,只要有证据他们仍应被起诉……不过我要求法庭,此项判决绝不能出于报复的原因。
齐:我不承认……
主席:此项判决不准上诉。
审判后不久,齐氏夫妇即被带赴刑场。当地时间下午4点,一支3人的行刑队执行枪决。
据外电报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
枪声骤然响起……
12月26日,罗马尼亚电视台播放了审判齐奥塞斯库和他被枪决后的录像。
风暴的背后
齐奥塞斯库1918年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农民家庭,在9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少年时做过鞋匠的学徒,后来当了工人。十六岁时加入罗共,在当时仍处于地下状态的罗马尼亚共产主义运动中是一名活跃的少年。自1965年起,他连续担任罗共总书记二十四年。
在国际上,他曾一度很受尊敬。美国的两位总统尼克松和福特都曾访问过罗马尼亚,英国女皇还授给齐奥塞斯库以尊衔。
是什么导致这位十四岁起就“为人民奋斗”的政治家晚年的结局如此悲惨?
黑色幽默——“社会主义是一家”
这是在罗马尼亚流传最广的“佳话”。齐奥塞斯库自1965年坐上罗共第一把交椅以来,仅用三年时间,又当了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和罗马尼亚三军统帅。1974年他又修改罗马尼亚宪法,当上了罗马尼亚总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清洗异己,迫使一大批老干部下台,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安插亲信和家族成员,完全建立了自己的家族统治。
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从一名纺织工人平步青云,最后当上了罗马尼亚第二号人物:罗共中央政治局执委、政府第一副总理。
小儿子尼古.齐奥塞斯库是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因齐氏夫妇均已年过七旬,他们又将小儿子调任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以便接他们的班。
大儿媳波丽亚娜是罗马尼亚少先队全国委员会主席,团中央书记。
哥哥马林.齐奥塞斯库,原为罗马尼亚驻奥地利使馆商务参赞。
弟弟安德鲁察.齐奥塞斯库,原为罗马尼亚内政部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在罗共中央委员名单里,姓齐奥塞斯库的就有六、七人。一些其他亲戚包括埃列娜的兄弟等,也担任了罗共中央委员、政府部长等要职。因此,相传罗共中央开会,就好像是齐奥塞斯库的家庭会议,“社会主义是一家”的笑话不胫而走。二十几年的惨淡经营,齐氏居然在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成功地建成了颇有中世纪色彩的“齐家天下”。
[……]
历史常常不给人留下反省的机会,对于齐奥塞斯库更是如此。
处决前的齐奥塞斯库夫妇资料图片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原东德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在1990年选举前人数急剧下降。
德国统一社会党(英文Socialist Unity Party of Germany,德文: 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or SED),是原东德唯一执政党(1949年--1990年),其前身是1946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合并而成. 1989年12月,该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取消原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该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党的目标是在民主德国建设一个新的、人道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党,并决定把党的名称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 ── 民主社会主义党”(德文:Sozialist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
最后的日子
统一社会党会员证件在1990年东德选举前,统一社会党的会员人数突然骤降,而且还改党名为“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老社会民主党被重建为分开党。但在这情况之下,“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在两德统一的重大变化下生存,而且还稳步上扬,能够在议会中取得有一定的席位。自2003年来,“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东部保持显要。在2005年,“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再次改名为“左翼党”(德文:Die Linkspartei),并在2005年德国联邦选举中与“劳工社会法律党”(左派政党,由前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会员奥斯卡□拉方亭所带领)成为联盟,竟意料地增加了8%的支持。
苏联共产党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降至16516100人,减少了290万人。 苏联最大的乌拉尔汽车制造厂在1989年有9072个党员,到1991年1月,只有1646个党员,其中还有300个人不交党费。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 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5车间党组织、1/2的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
1991年8月 24日之后,曾拥有2000多万党员和独掌70多年政权的大党──苏联共产党,犹如被拆除了地基的大厦轰然倒塌,迅速土崩瓦解。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组织时,竟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人民群众没有起来保卫共产党,党的各级组织也没有进行抵制,中央委员会仅仅要求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解散也未获批准。